【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好山水成脱贫“金饭碗”

□全媒体记者/任江 姚刚

山清水秀、林木茂密的景区,小院深深、美食飘香的农家乐,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采摘园……如今,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业态遍布天山南北,把乡村原野变成了旅游休闲的胜地,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留住绿水青山,迎来好光景

潺潺流水、草深林密。当前,正是天山天池景区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坐在密林环抱的毡房前,哈拜克·艾布力汗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我家住在天池下的白杨沟,小牛犊站在草丛里都看不见。”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哈拜克回忆道,为了保护生态,他家从天山天池景区搬迁下来。如今,他成为阜康市三工河乡瑶池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领着102户484人在景区从事旅游接待。

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天山天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景区越来越美,游客逐年增多,农家乐等生意越来越好。2006年,哈拜克刚开农家乐时,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如今,年收入十几万元已很平常。当年,七成社员是贫困户,现在都早已脱贫。

“景区不仅是新疆旅游业的重要承载,也是旅游扶贫的重要依托。”7月29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留住了青山绿水,对景区而言就是留住了金山银山;对周边农牧民来说,则是为他们找到了“金饭碗”。

在泽普金湖杨景区,很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在景区从事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经营农家乐等,很快告别了贫困。

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坐落在去喀纳斯景区的必经之路上,全村133户农民,超过一半人家开起了特色民宿,依靠旅游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红火,日子有前景

从叶城县出发,沿新藏线一路向南,在105公里处遇到第一个达坂。柯克亚乡努尔阿巴提村就在达坂下,新藏“益”栈也在这里。“它为新藏线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后勤补给保障服务,解决了沿途服务不足等问题。”叶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章中和说。

新藏“益”栈负责人夏恒介绍,“益”栈的开设带动了努尔阿巴提村贫困户脱贫。村里还成立了民宿、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合作社,依托旅游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带动就业脱贫的重要途径。农家乐、民宿、休闲采摘园、观光农业乃至乡村休闲主题乐园、乡村旅游景区等业态层出不穷;通过经营接待、土地流转租金收益、农副产品销售、非遗传承展示等方式,乡村旅游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各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旅游服务升级,端稳“金饭碗”

66岁的朱满·卡色依是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村村民,回忆起过去的旅游,他记忆深刻。“乌鲁木齐南山刚开始搞旅游时,存在抢客、拉客现象。现在,旅游经营规范了,大家都有钱挣了,收入也翻番了。”

从2017年起,乌鲁木齐县开始规范旅游,乌鲁木齐南山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面整合庙尔沟景区,打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景区,彻底改变了过去乱搭乱建的现象,村民收入增加了,参与旅游的热情更高了。

庙尔沟村的变化,是新疆大力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新疆在持续规范、提升景区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了乡村旅游的升级力度。2019年,自治区13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的实施方案(2019年—2020年)》,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全面推行民宿、农家乐服务质量等技术规范标准,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配套标准,加快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时间:2020-08-06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