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显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我市各个社区中都有不少居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留下了一个个温情瞬间。他们主动分担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任劳任怨地为居民提供帮助,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暖心人贺大哥

    2月23日23时左右,给居民送完最后一批蔬菜后,贺文华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他拿出手机,将自己这一天的工作感想发送到了阳光花园小区16号楼业主群里。

    不一会,居民就和他互动了起来:有的为他点赞;有的劝他别太累;有的和他说起了当天发生的趣事……

    抗疫工作开展以来,这样和居民早、晚各进行一次互动,已经成了贺文华每天的日常活动。

    贺文华是我市阳光花园小区的居民。居家休息以来,他自愿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承担起为该小区16号楼的48户居民购买、运送生活物资的任务。

    在工作中,他发现,居民需要的不仅是生活用品,还需要心理上的疏导。因此,微信就成了他与居民沟通、交流的平台。

    “新的一天开始了,昨晚大家睡得好吗?今天想买什么?赶紧联系贺大哥吧。今天还是由我为大家服务。”

    早上9时,当温暖的问候微信准时出现在业主群里,大家就知道贺大哥“上班”了。

    “贺大哥很幽默,他发来的微信有一天志愿工作的总结;有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也有他自己编写的笑话和谜语。‘宅’在家里空余时间多,他的问候让我们感到贴心、暖心。”居民马英说。

    平日里,贺文华坚持按需为居民订购、配送物资。“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我一定尽力解决。”成了他的口头禅。

    “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需求也就不一样。只有让居民吃得好、生活得舒心,大家才能真正安下心来。”贺文华说。

    四单元的居民想喝奶茶,他二话不说到商店购买牛奶、砖茶送去;二单元的居民想买肉包饺子,他承诺肉店一开门就去买,绝不耽误中午做饭;怀孕的居民想吃馕,他就今天送一个、明天送两个……

    贺文华的点滴付出都被居民看在眼里,他也因此获得了居民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支持。

    天气预报说第二天会降温,居民就会在微信里提醒他:“明天冷,贺大哥别给我送菜了,后面再送也可以。”

    经过二十多天的认识和了解,大家发现,贺文华还是四川商会会长。他在为居民做志愿服务的同时,还要随时协调工作,为四川商会会员企业参与我市物资供应保障联系资源和渠道。

    对于贺文华有工作在身还不忘为居民服务的行为,居民纷纷表示感谢。贺文华却说:“面对疫情,不论是作为企业负责人,还是普通居民,都有责任尽一份力。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们,公司和全体员工就会挺身而出;社区需要我,我就会挺身而出。”

    踏实的好小伙

    张呈豪是我市阳光社区党员突击队的一员,负责为阳光小区11栋的60户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保障服务。同时,他还要负责对辖区内的特殊居民进行走访,帮助居民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协调解决特殊困难。

    在工作中,张呈豪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好方法,即“1群、3问、5记”。简称为“135工作法”。

    张呈豪介绍——

    “1群”就是将所有居民拉进一个微信群中,并将自己的电话发布在群公告里,方便与居民沟通。

    “3问”是每天打电话给老年居民,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购买物品、是否填报了体温、是否有身体不适这3个主要问题。”

    “5记”则是在居民楼内贴上工作记录表。这份表格详细列出了买菜、买药、买水电、收垃圾和其他服务这五大条目。张呈豪当日开展了哪项工作,就会在后面打勾,不仅一目了然,还方便记忆。

    居民陆青在微信群里称赞:“张呈豪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仅使辖区内居民的各类需求得到了满足,还能充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居民坚定抗疫信念。”

    当居民遇到突发问题时,张呈豪也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

    “小张,我家卫生间的天花板漏水了,这可咋办?”2月25日,居民马女士在电话里焦急地对张呈豪说。

    “您别急,我马上来。”挂断电话后,张呈豪赶忙来到马女士家。经过查看,他发现漏水是由于楼上居民万女士家中跑水造成。

    他立马赶回社区,查询到了万女士的联系方式,并和她取得了联系。原来,疫情防控期间,万女士一直住在西月潭社区,无法及时回到家中处理问题。

    张呈豪上报了这一情况,经过多方协调,他取回了万女士的家门钥匙,进入房间将水管总闸关闭,并为其家中进行了清扫,顺利排出了积水。

    归还钥匙时,万女士感激地对张呈豪说:“如果没有你的帮助,不知道我家会产生多大损失,真是太感谢了。”

    同上阵的夫妇

    2月10日晚,永安社区居民韩华和丈夫王国强接到通知——近期没有出疆经历、身体健康的他们将作为社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服务。

    “社区刚开始招募志愿者时,我们就立马报名了。”韩华说,她和丈夫身体素质不错,希望通过志愿服务,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天,夫妻俩开始为该社区26栋的居民提供服务,这时,他们才发现这份工作比想象中更难。

    26栋一楼是商铺、二楼至六楼是住户。一楼通往二楼的台阶比普通楼层更高。

    “我们家那栋楼安装了电梯,平时习惯了乘坐电梯,突然开始爬楼,还有点不太适应。”韩华说。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基层干部的帮助下,她和丈夫开始学着分类整理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再按照清单逐户配送。

    经过一周时间,他们已经能准确、迅速地配送物资了。

    “我女儿在天津工作,疫情发生后,她先后向武汉协和医院等3家医院捐了七万三千余元,这是她大半年的积蓄。我们作为父母,更要以身作则。” 王国强说。

    现在,王国强和韩华还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其他楼栋的居民运送物资。

    不怕苦的“花木兰”

    “王阿姨,昨天您要的蔬菜和生活用品已经买回来了,我走了之后您再出来拿,记得戴好口罩。”2月23日,乌尔禾区柳园社区党员突击队员李琳静隔着房门对居民王萍说。

    “小李,不好意思,每次都这样麻烦你。下次你就送些耐放的菜,这样就能少送几次了。”王萍嘱咐着。

    自2月4日我市实施全市居民统一居家休息的疫情防控措施后,李琳静自愿加入了社区党员突击队。由于她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很快被推选为党员突击队的组织委员,承担起了突击队的协调工作。

    作为党员突击队的“管家”,需要统筹上百名党员的任务。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工作成了她的首要任务。

    2月12日,李琳静根据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她发现,辖区内每天都有近百户居民需要配送物资,物资总重量最多时可达600公斤。由于社区占地面积广,突击队队员、社区志愿者单靠用手拎的方式为居民送货费时费力。如果遇到楼层较高的情况,大家则需要往返几趟才能将货物全部送到居民家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琳静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分别发布了求助信息,寻找运送货物用的三轮车。很快,家住龙翔社区的居民张荣就看到了信息,并主动借出了自家的三轮车。

    在配送货物时,身为女性的李琳静也是毫不示弱。

    5公斤的面粉、10公斤的大米……她总会悉数送到居民的家中。

    一次,她为了满足一位居民的需求,跑遍了辖区内所有的商行。“部分居民家里物资储备条件有限,我们得保障每位居民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她说。

    如今,李琳静有了新称呼,突击队里的队员都亲切地叫她“花木兰”。

 

作者:景璐 刘哲 高丽媛    时间:2020-03-0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