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接力 同一份坚守

——党员突击队员张涛和女儿的志愿服务故事

    女儿张瀛予2000年出生,父亲张涛1973年出生。

    岁数相差两轮多,完全不同的两代人,原本没多少共同话题,但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父女二人因那抹鲜亮的“志愿红”,有了共同的担当和使命。

    “这点小伤不算啥!”

    直到再看不见父亲张涛的背影,张瀛予才缩回从4楼窗户上探出的头。

    2月3日,一看到党员突击队的招募通知,张涛便带着简单的行囊出了门。张涛在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是该单位第一批党员突击队员。

    当天起,张涛便在所住的园林阳光社区成为了一名社区服务志愿者。

    2月4日,全市实行统一居家休息的疫情防控措施,让居民安心宅家。保证居家休息期间的生活物资供应,成了各社区党员突击队员和志愿者的重要工作。

    张涛和另外两名女突击队员负责园林小区3栋近两百户居民的保障服务,要为他们代买、运送生活必需品、回收清运垃圾、代购药品和代缴水电气费。三人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几过家门而不入。

    2月11日18时许,听到楼下有小推车发出的“哐当”声,张瀛予闪电般从椅子上跳起来,冲到窗户边张望。

    此时,张涛正弓着背推着一辆载满垃圾的小推车走着。可能是装的垃圾太多,小推车不太平稳,推得歪歪扭扭。

    隔着窗户望着,张瀛予心疼极了,她担心父亲的身体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工作量。

    一年前,张涛的腿才做过两次大手术,他还有严重的高血压,医生嘱咐不能劳累,尤其是腿。

    这天晚上零时,张涛终于送完了当天最后一户居民订购的菜。尽管天气寒冷,但楼上楼下爬了一天,贴身的衣物早就湿透了,手上的勒痕清晰可见,腿软得发抖,做过手术的小腿钻心地疼。

    这天晚上和女儿视频,女儿劝他回来,让其他身体好的志愿者干。张涛有些不乐意了,凶巴巴地说:“大家都在为抗击疫情忙碌,比我累的人多着呢,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听到张涛这样说,女儿的眼圈红了。

    “把我当成您儿子!”

    “你们在哪里?11栋13号张俊兰老人摔倒了,赶快上去看看!”2月6日下午18时许,园林阳光社区书记李平在电话里急切地说道。

    正在小区送菜的张涛接了电话,赶紧往张俊兰家里赶。

    到了张俊兰家才发现,老人好好的,根本没有摔倒。

    原来,张俊兰的儿女都在外地回不来,日常起居都由保姆照顾。老人87岁了,保姆年龄也比较大,平时与老人也交流较少,孤寂的老人只好打电话谎称自己摔倒了,想以此引起社区工作人员的注意。

    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张涛的心里一阵酸楚,他握住老人的手说:“阿姨,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我以后常来!”

    从这天起,张涛又多了一项工作,每天除了完成送菜、收垃圾的任务,总不忘去张俊兰老人家里一趟,每次去都会买些酸奶、牛奶、蔬菜,还会小坐一会儿陪老人拉拉家常……

    张涛每天晚上都会和女儿通电话,他把张俊兰老人的事情讲给女儿听。

    张涛对女儿说:“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别人给予的哪怕一点点爱心和力量,都会成为他们生活里的光……”

    听着父亲的话,电话那头的张瀛予这一刻更深刻地理解了父亲坚持做志愿者的原因,这项工作是多么有意义啊!

    “爸爸,我来替您!”

    2月13日,由于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张涛不得不提前结束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回到单位。

    然而,张涛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离开社区的这天,女儿接过了他的志愿者接力棒。

    这天,张瀛予做楼栋单元志愿者的申请获得了批准,她戴上了那抹“志愿红”,继续父亲未完的使命。

    “爸爸,您走了,我来替您,我加入楼栋单元的志愿者队伍了。”这天晚上,在单位忙了一天的张涛给女儿打电话,听到女儿这样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给爸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女儿在电话那头滔滔不绝,兴致勃勃地分享着第一天当志愿者的感受,张涛无比欣慰:女儿真的长大了!

    截至2月23日,张瀛予做楼栋单元志愿者已经整整10天。这10天里,她协助突击队员运送生活用品、清理垃圾,帮居民统计要购买的物品清单,帮单元里的老人上报体温……工作琐碎,但她干劲十足。

    每当听到居民们那一句句“谢谢”“辛苦了”,张瀛予觉得这就是对她最大的褒奖。这些来自居民的真诚的认可,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作者:蔡晓青 吴逸尘 邓婕    时间:2020-02-2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