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居民舒心,累点不算啥”

——记市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队员刘焕

本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月19日,市区泽幅社区B区,刘焕用超市专用手推车为各家各户送菜。

    2月21日23时许,刘焕终于送完了当天最后一户居民需要的菜。尽管天气寒冷,但楼上楼下爬了一天,他浑身衣物早就湿透了,额头的汗水、手上的勒痕清晰可见。

    十几天来,泽福社区B、C两个区594户居民的物资配送和垃圾清运工作,全由刘焕这个党员突击队队员和同组六名党员干部承担。

    这项看似简单的体力活背后,实则是一项艰辛的、对体力和脑力有着双重考验的系统任务,没干过的人难以体会。

    作为一名常年在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刘焕成功经受住了这次考验,备受居民夸赞。

    “只要居民能过得舒心,我们累点不算啥,我们来社区不就是为居民服务的吗?”刘焕说。

    竭尽全力经受考验

    2月4日是刘焕在泽福社区当党员突击队队员的第一天。当时,我市已实行居民居家休息措施,居民日常物资配送和垃圾清运工作由“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社区工作者和党员突击队队员义务承担。

    为方便与居民沟通,刘焕和同组伙伴加入了泽福B、C区的居民微信群。居民有购物需求时,将清单发给他们即可。

    购买时,刘焕会认真核对物品的种类、数量,并精挑细选。

    由于一次要购买多户居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因此每次购物的工作量都很大。为方便省力,刘焕从附近超市借来了手推车。

    为了尽快把物资送到居民手里,刘焕每次都尽量多提一点,经常一次提几十公斤的东西爬楼,同时收走居民的垃圾。

    虽然室外很冷,但一趟趟跑下来,刘焕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

    “一整天下来,就像刚洗过澡一样,双脚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刘焕说,他通过手机软件查看过,他每天行走的步数都超过两万步,折合14公里以上。

    对于不经常干体力活的刘焕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他认为这也是一次巨大的收获。

    “既为居民服务了,也锻炼了自己的体魄,我觉得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刘焕说。

    用心服务换来理解

    居家休息之初,由于部分居民家里物资储备有限,个别居民列出了很长的购物清单,配送起来很困难,个别社区保障服务人员感到为难,也有些不理解。

    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对这样的想法表示理解,但刘焕认为应该换位思考一下:“绝大多数居民一开始没有准备,只是单纯地想囤积一些食物。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的困难,应该会体谅和支持我们的。”

    随后,刘焕提醒同组的伙伴和一些认识的其他社区的保障服务人员,呼吁大家保持冷静,做到相互理解,并尽可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对自己所负责片区的居民,那就更不用说了,刘焕几乎有求必应:“哪怕是零食、火锅底料,只要社区商铺里能买到,我都会想办法买给他们。”

    当然,刘焕也不是没有原则。有几户居民起初要购买白酒、啤酒等酒类商品,但在送上门的空档,刘焕真诚地对他们进行劝说。经过劝解,此后买酒的现象果然减少了。

    最让刘焕感动的是,一些居民还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负担。泽福B区的李树民和徐翠林夫妇看他们每天爬楼十分辛苦,于是找来绳子做了一个吊篮,让刘焕将适量的物资放在里面吊上去,以减少他们爬楼的次数。

    “他们还叮嘱我们要好好吃饭、注意休息,就像我们的父母。”刘焕说。

    想方设法化解难题

    众多居民的需求与保障服务人员人手有限、商铺配送困难之间的矛盾,从一开始就不同程度存在。刘焕和伙伴们没有任其发展。

    起初,社区只有一个商店供应物资,所有人一天下来忙得不可开交也满足不了供应。刘焕就赶紧配合社区联系周边的几家超市。经过沟通协商,超市很快开张配货,供货渠道被打通。

    居民们买的东西五花八门,从挑选、称重到结账、打包,按常规操作,每一批从购买到送货上门,都需要两个小时以上。

    为提高效率,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刘焕和同伴们逐渐摸清了配送的规律,推行了点单式服务。他们将商品清单发给居民,减少沟通时间。同时,他们还制作“蔬菜大礼包”,将居民常吃的土豆、白菜、萝卜等多种蔬菜搭配组合为不同的大礼包,供居民自由选择。

    为集中配送,刘焕又和同伴商量后提出了分时分事服务的办法,每周二、四、六为居民配送日常用品、收集垃圾,每周三、五为居民购买药品,每周一为居民统一缴纳水、电、天然气等费用,居民们提前一天预约即可。

    “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个性化的服务,现在,乱买东西的居民少了,大家也能及时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基层的疫情防控防线筑得更牢了。”刘焕说。

 

作者: 高宇飞    时间:2020-02-2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