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护航,“疫”过天晴
——专家详解防疫期间各类心理问题应对方法(二)
张晶
 

    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及时疏导负性情绪及心理恐慌,促进全市人民群众心理健康,自2月4日起,我市相继开通了多条抗疫心理援助热线。

    针对市民居家休息产生的心理问题、在疫情期因现实困扰产生的心理问题及特殊关爱人员产生的心理问题,专家是如何应对解决的?

    2月18日,记者专访了此次心理援助热线的接听者之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睡眠科主任李永宏。

    科学规划居家休息时间

    记者:市民在居家休息期产生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应对解决?

    李永宏:由于居家休息环境受限,生活规律被打破,部分人会产生抱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出现大量吸烟、饮酒、情绪失控等行为,个别人甚至会产生自伤行为。

    对存在这样问题的市民,我们主要采用倾听、共情咨询技术。出现以上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因生活规律变化,导致的短期不适应反应,尤其是习惯社会活动、需要与人交流或工作性质经常在外的人群来说,反应可能会更强烈些。

    对此,我们首先会对咨询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和居家情况做简要了解并表达关心。其次,对咨询者愿意配合居家休息的举动表示肯定和赞赏。此外,和咨询者讨论居家休息期间可以进行的活动安排,指导咨询者将每天的时间进行科学划分,设计一些能够使自己具有掌控感和愉悦感的活动,如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等;安排丰富多样的室内生活内容,如远程工作、与朋友网络视频聊天、与家人交流、阅读、追剧等,好好享受这段时间无繁忙工作、无人打扰的平静状态。

    及时解决现实困扰

    记者:市民因疫情期间的现实困扰,产生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应对解决?

    李永宏:居家休息期间,平时吃的药无法及时购买怎么办?家里饲养了狗猫,但不能出去遛,没有狗粮、猫粮怎么办?夫妻之间闹矛盾,心情不好怎么办?这些都是咨询者提出的在居家休息期间产生的现实问题。对此,部分咨询者会产生困惑、孤独、无助等情绪。

    对存在这些问题的市民,我们首先会采用反映式倾听咨询技术,认真了解咨询者产生负面情绪的现实原因,帮助理清他们的情绪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理清他们的情绪和他们对实际困境所持有的信念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会帮助咨询者寻找可以解决实际困难的渠道。如联系咨询者所在社区给予他们帮助;告知咨询者生病诊疗及开药途径;对咨询者做好心理干预,表达理解、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乐观面对现实。

    加强关爱特殊人员

    记者:对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等特殊关爱人员产生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应对解决?

    李永宏:在疫情期间,需要特殊关爱的人员可能因日常生活缺少照顾,不知该如何应对,从而感到孤独、无助,产生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

    接到此类咨询者来电,我们都会认真倾听,了解他们目前可能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情绪和身体状况,给予他们理解和关爱,并及时和咨询者所在的社区取得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若社区已进行摸底排查,对于确需进行心理关爱的特殊人员,心理咨询师会主动致电联系,及时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新冠疫情已出现好转迹象,新疆连续3日确诊病例零增长。相较身体创伤,心理创伤需要随着环境、心态的转变才能慢慢修复,我们要调整心态,坚信疫情一定会被战胜,我们终会迎来“疫”过天晴。

 

 

时间:2020-02-2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