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市 成果惠民
让群众感受“法治”在身边
——克拉玛依市“七五”普法成果综述
郝建美 李蛟龙

    法治演讲进校园、律师进社区答疑解惑、法检两院定期举行市民开放日活动……

    以良法,作善治,方能绘就克拉玛依市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强化“七五”普法治理工作,夯实普法工作责任制,法治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法律服务保障、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扎实推进。

    知法、学法、自觉用法,法治理念已经如春风般浸润在群众心中,全市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2020年,克拉玛依成为全疆唯一荣获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的城市。

    加强领导  健全制度

    夏日午后,暖阳透过树梢照进了银河社区小广场,四五个完成了周末作业的孩子正在玩儿“法官判案”的游戏。

    一眼望去,小法官端坐正中,手里拿着一块砖头做惊堂木。原告被告分坐两侧,你来我往,陈述理由,好不热烈。

    对此,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驻银河社区工作队队长苏荣幸说:“‘法官判案’是银河社区很多孩子都会玩儿的游戏。这得益于2018年银河社区模拟“小法庭”活动的举办。这一游戏的风靡,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行为,也懂得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普法成果千万,银河社区的做法只是我市普法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工作人员介绍,多年来,我市一直坚持将依法治市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工程项目化管理推进,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同时,为确保法治宣传工作事事有着落、件件能落实,市委健全了工作制度,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绩效、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法治政府建设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同部署、同考核。各区、各部门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解,主要做到了以下7个方面。

    一是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12.4”国家宪法日和四月自治区“宪法法律宣传月”为平台,推进宪法宣传“十进”“百名律师、百场讲座”双百活动,落实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制度。

    三是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了广大党员尊崇党章,维护党章权威。

    四是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服务总目标普法行”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宣传了《国家安全法》《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了各级干部群众的危机意识。

    五是深入学习宣传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扶贫开发、劳动就业、消防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普法工作。

    六是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体系建设和地方性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克拉玛依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克拉玛依市自然人和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推进了我市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了对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了市民对地方性法规的知晓率。

    七是深入学习宣传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中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

    抓住关键  精准施策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十分重要。为保护商家和顾客的正当利益,签合同是必须的一环……”

    2020年6月13日下午,市司法局联点社区石油工人社区党总支邀请社区律师涂春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商户、居民开展了法律咨询服务活动。涂律师现场向大家做了《宪法》《民法典》《合同法》的法律知识普及,并解答了关于婚姻关系、抚养赡养、财产继承等方面的问题咨询,受到了商户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负责人表示,在“七五”普法工作中,我市注重强化统筹设计,抓住关键,根据不同群众需求提供菜单式法律服务,极大提升了普法针对性。通过各种精准施策的普法活动,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关键普法,抓住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学法守法,强化制度建设。

    坚持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关键,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内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和任职法治谈话和考试、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重大事项会前学法、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等制度。认真组织开展“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落实“一把手”上法治课。认真落实公职人员网络学法用法及无纸化考试工作,全市280余家单位1.74万余名公职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了网络学法答题活动。

    五年来,我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滴灌普法,抓住青少年学法知法,巩固校园阵地。

    树立“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采取“细水滴灌”方式,认真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大中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制定了《法治副校长聘任培训考核管理实施办法》,为学校依法治校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保障。在开学第一课、毕业仪式、成人仪式中设置专门法治教育环节,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格局。持续开展模拟法庭大赛、法律知识竞赛以及青少年法治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法治文化和校外法治实践活动。

    五年来,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青少年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违法违规逐年减少。

    三是订单普法,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宣传及法律服务,夯实基层基础。

    目前,我市已经在全市112个社区(村)都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了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同时,将法治宣传教育与“访惠聚”驻村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相结合,针对不同群众的法律诉求,开展“订单式”普法。组织社区(村)律师、“访惠聚”工作队员和“法律明白人”帮助社区(村)依法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形成“一村(居)一策”。

    如今,基层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维护权益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诚信普法,引导企业员工守法经营,提高合规管理能力。

    围绕“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企业建设目标,指导我市企业建立起了科学完备的依法治企体系,完善了普法运行机制、落实专项经费机制、健全普法考核机制等依法经营管理机制。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将普法与法律风险防控相结合、普法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普法与堵塞漏洞相结合、普法与综合体系相结合、普法与社会稳定相结合,通过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活动,企业员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提升。

    制定清单  以案释法

    “谁执法谁普法”是推进全民普法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七五”普法的重点工作。

    据介绍,我市早就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的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普法责任制报告制度,公布普法责任清单。

    建立和完善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主要体现在:建立了普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了工作报告制度;建立了普法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了考核评价制度;坚持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并重。

    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组织法官、检察官利用办案各个环节宣讲法律,及时解疑释惑。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结合案情进行充分释法说理。组织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护合法权益。

    实践证明,通过以案释法和适时讲法,有效达到了精准普法的目的。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上报各类典型案例300余篇。

    创新载体  打造亮点

    一年来,在人流量较大的奥斯卡影院、大十字路口和博达银都酒店门口的大型LED屏幕上,经常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的具体信息。通过大屏曝光失信者,是克拉玛依市、区两级人民法院坚决解决执行难问题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普法宣传的一项创新。

    市民田万禄表示:“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在电子大屏的公开公布,让我们对法律更加敬畏。”

    也由此可见,在“七五”普法过程中,我市更加注重法律宣传载体的创新。“相比以往,我们在拓展‘实效化’普法阵地、搭建‘新型化’宣传平台和开展“零距离”法治文化活动等方面亮点很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负责人介绍说。

    拓展“实效化”普法阵地。全市严格按照自治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标准,与城市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建设一同谋划。五年来,全市共建成法治宣传教育电子大屏幕280个;法治主题公园4个;法治文化广场3个;法治文化街4条;法治文化园地或画廊17个;法治文化墙66个;法治文化景观58个;法治宣传栏382个;法律图书角127个。

    搭建“新型化”宣传平台。通过加强与主流媒体协同联动,开设了“法治油城”、“人与法”、“法治中国60分”等多个法治宣传专栏,适时播发和转播法治新闻和消息,播发法治公益宣传片。

    开展“零距离”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文化与石油文化、军旅文化、机关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每年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治摄影书画展、法治征文、法治微视频、“学法达人”月月赛等活动。

    普治结合  治建并举

    有良法,方有善治。2017年10月16日,我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克拉玛依市城乡规划条例》审议通过。这一天,40万克拉玛依人民为之自豪。此后,《克拉玛依市养犬管理条例》和《克拉玛依市大风灾害防御条例》《克拉玛依市石油工业遗产保护条例》也相继实施。

    为全面推进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普治结合、治建并举上下了硬功夫,主要表现在——

    一是扎实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法律依据。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共7部,它们的正式实施将为今后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中,《克拉玛依市养犬管理条例》还受到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评价,并为全疆在该领域法规条例的制定提供范例。

    二是为全面履行法治政府职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大石油石化产业能源安全等法律法规宣传和落实,因地制宜出台《克拉玛依市支持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依托石油石化谋划布局“四个千亿产业集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39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2490项政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是发挥党政法律顾问“智囊团”作用,为法治政府建设保驾护航。法律顾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上把好审查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上把好预防关,在推进依法行政上把好监督关,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把好参谋关。目前,市、区两级政府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覆盖面已达到100%。

    四是开创性实施个人法律服务费用保险。2015年6月,我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签订了个人法律费用保险合同。由投保人购买特定诉讼险种,当其与他人发生诉讼关系时,由保险公司通过理赔方式向法院和律师支付费用,从而减少和降低了诉讼给被保险人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该保险当时作为全新保险品种,属全国首例。5年多来,我市已为产生法律纠纷的2326人次办理了理赔,为受援人支付法律费用285万元,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引导和鼓励了更多油城百姓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矛盾纠纷。

    立身德为首,处事法是先。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主要负责人表示,得益于“七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我市法治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克拉玛依全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法治”就在身边。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积极探索依法治市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全市法治化水平,推动普法工作更加高效地惠及百姓民生。

时间:2020-09-0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