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人民福祉 共同迈向美好生活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项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郝建美 皮 玲 尚 静 张伟文

俯瞰黑油山老年社区。本报记者 李浩然 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十三五”收官之年。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一切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克拉玛依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民生指标不断提高

    民生就像阳光,细致入微地洒进百姓的柴米油盐,体现在百姓的衣食住行。“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民政厅的指导下,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强化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推进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居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体合法权益进一步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市率先在全疆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一,实现了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有效衔接,先后4次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10元调整到500元,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救助、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多渠道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82974人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296.23万元;实现医疗救助1.3515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376.77余万元;临时救助2014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532.18万元,兜住了民生底线。

    构建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服务对象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5家,养老床位达到1445张,社区养老日托中心(站点)40个,覆盖98个社区和5个村,日均服务人数2500人左右。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医养结合”、“养游结合”等方式,满足了养老需求。

    调整完善了高龄老人福利政策。每年为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3000余万元,为80岁以上免费体检费约120万元。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市2000余名残疾人受益,年均发放160余万元。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日益完善,扩大了保障范围,加强了对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和监护缺失儿童的保障能力,儿童福利工作由补钙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和谐进一步稳固。

    积极构建了“四社联动”机制,探索出一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市社区阵地面积平均达800平方米,新建社区阵地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93%的社区创建为市级“和谐社区”。克拉玛依区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荣誉称号。

    推广应用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广泛开展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登记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8.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6%。

    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了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有366家,其中社会团体19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8家。在此基础上,市民政部门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为本市社会组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12个,涉及金额528.7万元;市、区两级政府通过市级福彩公益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40个,投入资金418.67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

    加强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实行社会组织登记成立与党组织组建同步、业务发展与党组织建设同步、年检评估与党建工作指导同步的 “三同步 ”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格局。

    医疗服务不断进步

    现代化的医疗设备、高水平的医护人员、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五年来,我市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克拉玛依医疗行业的进步变化,也看到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发展。

    医疗是民生之需,人民对高品质医疗的追求从不曾停止。“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深化改革各项政策精神,坚持医疗惠民,以实施健康中国、健康新疆和健康克拉玛依战略为主线,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建立了医防结合、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中心医院医生正进行远程医疗手术。本报记者 姚继东 摄

    2016年,克拉玛依市蝉联了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同年11月,我市被确认为38个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19年,我市第四次通过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与浙江省宁波市、北京市石景山区、山东省济南市等全国10个城市(区)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全国爱卫办通报表扬;同年,克拉玛依区小拐乡、乌尔禾区乌尔禾镇双双首次迈入国家卫生乡镇行列,获得“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已达126个,编制医院床位数1879张,开放床位数2160张,基本实现了医疗全覆盖。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

    我市坚持以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加强,传染病防治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调查传染病聚集性疫情25起,疫情的及时调查和有效处置率均达到100%,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均低于全疆平均水平,全市每年传染病报告质量保持在95%以上,未出现甲类传染病,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改造项目,改造面积3671平方米,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

    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

    “十三五”期间,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成立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围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及儿童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服务工作有力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保健过程化指标和结果性指标进一步优化,全市孕产妇、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母婴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推广。

    我市以“强化健康管理,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为目标,以分级诊疗为切入口,以医联体建设为支点,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由2017年29.70%提高至2019年87.00%,满意度由2017年的26.60%提高至2019年的84.00%,2019年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36.5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79.90%。

    健康管理模式不断完善。

    截至2019年,我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8.1%;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8.32%,新生儿访视率97.51%;高血压规范管理率76.49%;2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66.2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90%以上;传染病报告率100%。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分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90%以上。

    卫生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得到加强。

    “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大了卫生技术人员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41人,其中临床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药师1人。开展了首批 “油城英才·千人培训计划”,推选培养医学专家、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等共计122人,极大提高我市临床医学技术和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截至2020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589人,执业(助理)医师1363人,注册护士1510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4人。

    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积极开展。

    2020年,市中心医院、独山子人民医院获批为首批自治区互联网医院。截至今年10月底,克拉玛依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运行在线医生729人,已接诊医生428人。在线护士346人,注册公众67603人,787名医生开展问诊、咨询服务,438名护士、治疗师15人、药师42人开展健康咨询服务,累计服务14038人次,其中在线问诊10808人次,在线咨询3230人次,在线处方7564人次,在线检验检查申请2814单。

我市供热系统维修改造工程正在施工。本报记者 蒋剑 摄

    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今年,八十多岁的杨峰搬进了城南社区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他高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有电梯的保障性住房,让我的老年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

    搬新家、住新房,走进新生活。杨峰的幸福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成千上万克拉玛依人民的缩影。“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自治区“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打造了美丽宜居的克拉玛依。

    城乡住房保障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1083套,公租房4485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373套,累计为9万余户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为810余户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公租房保障,向1222户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资金461.04万元。市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的改造改善了克拉玛依市民的居住条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品质,也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推进。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立了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任务,全力保障了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健康发展。

    经摸排统计,在“十三五”期间,克拉玛依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共涉及163个居民小区、1938栋住宅,总投资约31.62亿元,计划“十四五”内完成全部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截至2020年11月,克拉玛依市累计投资19.3亿元,修缮完成98个小区、1453栋住宅楼,共惠及居民50463户,切实解决了群众所反映的水压低、暖气不热、排水不畅等民生问题,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高质量暖心工程。

    “四供”项目维修改造工程不断加快。

    为推进我市市政公用行业稳定发展,让居民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用服务,提高城市“生命线”保障能力,市委、市政府结合城市市政系统现状、短板及民生需求,实施了“四供”系统维修改造工作。“十三五”期间,工程总投资42.09亿元,项目共计68项,主要工程内容是对供水、供热、燃气和供电等市政系统主管线以及老旧小区内使用年限久、老化严重的系统管线、设备设施进行改造。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8日,项目共完工43项,剩余25项正在加速推进中。工程累计更换各类系统管线574千米,涉及182个小区,解决了管网腐蚀老化、水压电压不稳等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基本消除了市政公用系统隐患;累计更换供水、燃气以及供电计量器具45.32万块,实现远程抄表、控制以及监测,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实现查询、缴费足不出户;累计关停集中供热燃煤锅炉78台,实现了全市集中供热清洁能源供热率80%以上,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系统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稳步攀升。

    打造了多项精品工程。

    5年来,我市重点完成了幸福路西延主干道建设、金龙湖排水管线迁移等工程,新建及完善了城市道路及系统管网;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112项,新建城区道路69条,进一步优化了城市道路路网功能和结构;启动了克拉玛依“一河两岸”、会展中心、中银大厦等32项亮化提升工程,营造了靓丽的城市夜间形象。实施了金龙湖公园、云计算产业园区、古海生态公园等119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新增绿地0.94万亩。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新进展。

    作为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我市于2018年全面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全市236栋公共机构办公楼、82所学校、71家医疗机构、3个街道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垃圾分类“八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公共场所、进部队、进企业、进家庭)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竖立环保理念,营造“精准分类、见‘圾’行事”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党政机关、试点社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

    一笔笔精准数据的背后,是一幅幅记录着我市落实民生实事、加强医疗保障,让城市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全克拉玛依百姓的民生画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项项惠民工程落地实施,极大增进了民生福祉,让市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了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温度”,我市各族群众生活也越来越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间:2020-11-2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