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市一名81岁老人坚持读报63年
王雯婧

    3月25日10时许,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坐在自家阳台的书桌前,为接下来的“工作”做着准备。

    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今年81岁,居住在石油小区。退休以后,他每天都会利用4个小时的时间,做一份特别的“工作”。

    一副老花镜、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把剪刀、一个剪辑薄,这些都是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工作”中将要用到的工具。

    在仔细检查过工具,确定无误后,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将当天刚收到的《克拉玛依日报》拿了出来,一页一页地认真翻阅。

    政策走向、环境变化、城市动态、图文赏析……阿不拉海提·买买提逐字逐句地研读着,将他认为重要的信息或抄写、或剪裁,以备日后继续研读。

    看报源于少时经历

    1956年夏天,18岁的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意气风发的他只身前往北京,从事翻译工作。

    在北京,他读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报纸——《人民日报》。

    黑白报纸上散发出的油墨香气让阿不拉海提·买买提沉醉,他心里想着,这就是知识的味道。

    打那以后,工作闲暇之余,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常常跑到单位的收发室翻阅报纸,《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军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

    通过报纸,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了解到党和政府当下的政策、国家发生的大事小情,他爱上了看报纸,因为“足不出户就可以广阅天下事”。

    看了一年多的报纸,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开始琢磨起投稿的事情。

    “我的身边也有好故事,是不是也能上报纸呢?”阿不拉海提·买买提想着,着手搜罗起身边的故事。

    上报纸的得是能给读者带来帮助和启发的故事。带着这个要求,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在搜罗来的众多故事中,选择了一个发生在老家新疆的好人好事,投给了《人民日报》。

    稿件虽然投出去了,但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却没敢抱太大的希望,毕竟《人民日报》是个国家大报,自己的故事他们能看得上吗?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也一如既往地去收发室翻阅报纸。

    那天,本来还在认真翻报纸的他突然停了下来。他用手摸着报纸的一角,念出了声“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他怕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使劲地揉了揉,真的是“阿不拉海提·买买提”。

    他激动地挥舞起手中的报纸,嘴里不停地叫喊着“登啦”“登啦”,身边的人被他的叫声吸引了过来,都想看看啥登了。

    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微微扬起头,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他伸手指着报纸上一篇“豆腐块”文章,嗓音不自觉地拔高:“看,我写的。”

    读报已成精神寄托

    阿不拉海提·买买提21岁那年,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和田地区政府的公职人员,一边,是《新疆石油报》翻译,两相对比,阿不拉海提·买买提毅然选择给《新疆石油报》当翻译。

    “我是一座桥,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就这样,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一干就是4年。最后,因为工作需要,他被调往其他单位当翻译,直至退休。

    退休后,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依然保持着读报的习惯。他每天都会前往退休站,阅读当天的《克拉玛依日报》,把里面的重要信息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阿不拉海提·买买提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让身边很多人费解。退休站的人问他,妻子儿女问他,朋友也问他,“每天看报不腻吗?”

    每当这时,阿不拉海提·买买提都会反问一句:“在克拉玛依住着,连身边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2014年9月,《克拉玛依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犹如一颗重石,在阿不拉海提·买买提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这篇名为《决不能让恐怖主义“绑架”维吾尔族》的文章被阿不拉海提·买买提读了一遍又一遍,这里面写的都是他的心里话。他将文章一字不落地抄写到本子上,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读。

    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在和家人共读了文章后,激动地抒发着内心的感受,“我们要提高警惕,和‘三股势力’斗争到底,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现如今,读报已然成为阿不拉海提·买买提的精神寄托。然而,就在一个月前,阿不拉海提·买买提险些没有报纸可看。

    那天,阿不拉海提·买买提如往常一样来到退休站读报纸,却被告知没有报纸了。

    退休站的报纸是限量的,阿不拉海提·买买提为了以后都有报纸读,开始找寻订报的渠道。

    他找到小区门口的报刊亭,想要《克拉玛依日报》,报刊亭的人告诉他,可以直接去克拉玛依日报社订。

    在克拉玛依日报社发行部办公室,阿不拉海提·买买提成功订购了《克拉玛依日报》。交钱的那一刻,阿不拉海提·买买提悬着的心落了地,“以后都有报纸看了。”

时间:2019-03-2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