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亩绿色改变家园
——记2018年“最美克拉玛依人”吐尔地·哈斯木
刘奎

    人物名片

    姓名:吐尔地·哈斯木

    年龄:54岁

    身份: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新华社区居民

    获奖感言

    我从小家庭条件不好,从我参军那天起,我家的命运就改变了。因为我,父母亲的生活有了着落.我退休后,每个月领着退休金,看病还能用医保,这一切都是国家给的。我想用种树来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不会停下来。

    榜样力量

    十九年的坚持,换来百亩绿色的海洋。在吐尔地?哈斯木的心里,任何金银财宝都不如绿树成荫,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吐尔地·哈斯木正在修剪树枝。 本报记者 彭召勇 摄

    在离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五六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树林,树木种类多达二十余种,有沙枣树、榆树、白杨树、海棠果树、苹果树等,数量足有一万多棵,面积多达上百亩。

    这百亩树林,是吐尔地·哈斯木十九年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十九年间,他用上万棵树苗,一点点将那片灰色的不毛之地染成了绿色。

    清清的水

    不能白白流掉

    1975年,吐尔地·哈斯木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采油二厂的一名职工,从此在白碱滩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那时的白碱滩到处都是戈壁,遍地都是白碱,水资源奇缺,绿色十分罕见,这与他的老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远在喀什的老家,父母种植着一个果园,春夏季节,满目苍翠。

    吐尔地·哈斯木早已把白碱滩当成了自己的故乡,他多希望这里也像老家一样,遍地都是绿色。

    忙于工作的他,虽有这个想法,但也有心无力。

    2000年,吐尔地·哈斯木退休后,生活渐渐清闲下来。在一次春季远足中,他发现引水渠旁边的几处低洼地上,满是渗出的水。

    “清清的水,白白流掉太可惜了!”吐尔地·哈斯木寻思,“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以长出树,我为什么不在这里种树呢?”

    有了这个念头,说干就干。从此,每天早上,吐尔地·哈斯木都会骑着一辆摩托车,带着一把镰刀或铁锨、两瓶水、三五块馕饼,来到距他家五六公里远的戈壁滩开始种树,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

    种树成了

    生活的中心

    每天在戈壁滩的这五六个小时里,吐尔地·哈斯木琢磨的始终只有“种树”这两个字。

    想要种树,光有水不行,还得有土。这块地是盐碱地,主要以红石砂砾土为主,并不适宜树木生长。吐尔地·哈斯木就天天用摩托车载着粪土过去,垫在挖好的树坑里。

    为了买到更容易成活、价格更低的树苗,吐尔地·哈斯木跑了乌苏、吐鲁番、伊犁等好几个地方。

    树苗有了,养活它们也不容易。刚开始,他凭着儿时看父母种树的记忆搞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十棵树种下去只有两三棵能活下来。

    慢慢地,吐尔地·哈斯木自己琢磨出了一套种树的方法:新种下的小树砍去枝丫,放倒在地上并用割下的杂草盖起来,十来天之后,待小树长出了新芽再扶起培土。

    担心树根被老鼠、野兔啃食,他把矿泉水瓶剪开套在上面,相当于加了个简易的保护罩。靠着这些“土办法”,树的成活率提高到了75%左右。

    19年里,种树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中心,几乎风雨无阻。在树林旁,有一间土坯房,这是吐尔地·哈斯木自己建的,每次种树时遇到刮风下雨,或者累了,他就到土坯房里躲避风雨、恢复体力。

    而到了冬天,不适合种树的时候,他也不闲着,总要到自己亲手种起来的树林里去转转,如同看望自己的孩子。为了不让牧民的牛羊啃食树苗,他常抄近路步行去看树林。就这样,年复一年,他硬是在无人行走的戈壁上,走出了一条小路。

    亲戚朋友

    都来帮他种树

    吐尔地·哈斯木退休时,身体并不好,“三高”中他占了两高——血压高、血脂高,关节也有毛病,而种树又是个体力活。由于担心吐尔地·哈斯木干不了种树这样的体力活,刚开始的时候,家人都反对他去种树。

    然而,无论怎么劝,吐尔地·哈斯木都听不进去,吃完早饭,他就带上种树所需的工具和干粮,骑上摩托车,头也不回地朝戈壁滩驶去。

    为了种树,他整天泡在泥里水里,每年至少穿破5双鞋,穿烂4条裤子。由于在戈壁滩上颠簸,他的摩托车才骑了四年多就坏到不能修了,大儿子不忍心看着他步行,又给他买了一辆新的。

    然而,即使有新的摩托车,冬季通往戈壁滩的土路无人清扫积雪,还是得步行。考虑到天气干燥,一个小小的烟头都可以引燃树木和枯草,吐尔地·哈斯木不放心,每天要步行两次,来回共四个多小时去树林里查看。

    有一回,吐尔地·哈斯木不慎摔伤,浑身多处软骨组织挫伤,可他才住了几天医院就不顾医生的叮嘱,“逃”回了家里,带上工具又去种树了。

    家人看他这么执着,渐渐不再反对。两个儿子和儿媳只要有空,就会去帮他种树、除草、嫁接树苗。他的亲戚也参与到种树中来。就连一直反对他种树的老伴,也时常跟着他到树林里看看。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得知他种树的事后,他的结对亲戚也经常去帮忙,而之前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也常来给他搭把手。

    更让他高兴的是,驻新华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得知他种树的事迹后,给他送来了有关种树的专业书籍、光盘,还帮他浇水、除草。每回社区里办活动,工作队都邀请他去参加,把他的故事讲给街坊邻居听。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种树,放羊人任由羊群啃食树苗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吐尔地·哈斯木种树的劲头和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曾有商人想买他种的树,但他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了。

    这十九年间,每天起早贪黑,在泥里水里深一脚浅一脚,用双手一锄锄、一锨锨刨了上万个树坑,不知浇了多少水,施了多少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甚至还自己搭进去几万元钱买树苗和肥料,面对金钱,难道他没有一点动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吐尔地·哈斯木心里,百万钱财不如百亩绿色。当他看到当年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绿色的海洋,他感觉自己十九年的坚持没有白费,因为,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家园。

 

时间:2019-07-1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