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美丽宜居好环境 书写生态建设新篇章
——我市推进绿化工作小记
王雯婧 焦豫疆

市区城南的一片绿地。 本报记者 李浩然 摄

    盛夏时节,我市处处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犹如一个巨大的城市花园。

    回首过去,克拉玛依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茫茫戈壁,放眼今朝,克拉玛依已是“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塞上绿洲”,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付出分不开。

    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从追求“量”的增长到量和质的提升相得益彰,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克拉玛依正在不断迸发出新的能量。

    持续推进绿化建设

    我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这里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建市以来,一代又一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把环境建设作为“生命线工程”,他们不怕风寒,不惧干旱,用匠心和汗水,将这戈壁荒漠打造成了一座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之城。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信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克拉玛依市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方案计划的出台实施,丰富了我市园林绿化空间结构,提高了我市居民生活品质,同时也为我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8月,人工挖掘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水的到来改善了我市的整体生态和气候,植树造林给我市披上了一件绿色外衣。

    水的到来让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加大了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西北防护林、克拉玛依河、世纪公园等园林绿化工程。

    自2012年全面启动实施“荒漠化治理”等生态项目程以来,我市地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至2017年,全市实施236项新建、改造绿化工程,新建绿地8.2万亩,基本实现“森林围城”的城市生态格局。

    截至2018年年底,克拉玛依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99年的21.6%上升到2018年的43.43%,全市绿地面积由2011年的3.39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11.57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17平方米(《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有关规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等于8.5平方米”),各项绿化指标全疆领先。

    “穿城而过的克拉玛依河从九龙潭蜿蜒而下,如诗如画的世纪公园,绿草如茵、喷泉起舞的人民广场……现在,克拉玛依的好去处多得很。”85岁的退休职工李成修自豪地说。

    提高城市绿化品质

    对于克拉玛依,这座在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幸福宜居的克拉玛依,从而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了“以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为核心的城市内部园林景观;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防护林等通道绿化为重点的城市周边防护林体系;以荒漠植被恢复和重建为主的城市外围生态安全屏障的绿化空间布局。

    近年来,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始终坚持不断优化绿化配置方案,梳理现有绿化彩叶植物品种,通过引进新优植物,边试验,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最终筛选出一大批适合在我市生长的观花观果乔灌木、耐阴地被植物、观赏型耐盐植物等绿化植物,实现了我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目标。

    既要着力美化环境,又要让人民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同美好环境融为一体,2019年上半年,我市栽植乔灌木约76万株,花卉201万株,攀援植物2.3万余株,并通过间种观赏性乔木、灌木及花期较长的藤本类花卉,避免了绿化颜色的单一,做到“一路一景”“一园一景”,提高了城市绿化品质。

    与此同时,我市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抚育管护、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义务植树活动,组织适龄公民直接或间接履行植树义务,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国土绿化事业积极性。

    一座座公园、一片片绿地、一幅幅美景,克拉玛依书写着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篇章。

 

时间:2019-08-2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