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克拉玛依让人人健康幸福
——我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小记
田华英 张伟文

2018年7月10日至11日,自治区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本报记者 蒋剑摄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2019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坚持医疗惠民,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改善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更高医疗质量、更便民的医疗服务、更公平的医疗保障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促进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克拉玛依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从卫生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推进“健康新疆”建设贡献了克拉玛依力量。

本报记者 张珏 摄 2018年8月12日,参加健康科普进万家活动的医生在曙光社区为居民义诊。

本报记者 蒋剑 摄 2018年7月26日,在昆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楼,市中心医院中医专家杨枫正在为社区居民把脉诊断。

    医疗条件大改善

    傍晚,家住康城的退休老人赵建国隔三差五就会来到城南新区那一大片围起来的新楼房处,隔着马路望着“中心医院改造迁建项目”,“以后看病就在家门口,多方便。”

    让赵建国高兴的就是新中心医院改造(市中心医院改造迁建项目)。

    新中心医院位于城南新区,该区域北临家居建材城、东临汽车城、西临厚博医学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将分两期建设的新中心医院,一期建设用地为20.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4.6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门诊楼、中心诊疗区(医技部)及急救中心、住院楼、妇幼楼(妇幼中心)、感染楼、健检楼(健康体检中心)等。

    按照规划设计,市中心医院新院将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一条中央医疗街将南侧门诊区和北侧的医技区衔接,既连接日间各个功能空间,又便于夜间独立运营管理。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作为我市最大、等级最高的医院迁建项目,市中心医院改造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已进入内部管线、线路的铺设以及专项安装等工作,“各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推进工程进展,以期早日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医院的总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而老医院的总建筑面积只有8万平方米左右,新医院是老医院的5倍;此外,老医院的床均面积为90平方米,新医院建成后,床均面积可达200平方米;新医院仅一期就将建设1000张床位,而老医院全部实际开放床位仅为800张。

    “新中心医院不仅是面积大幅增加、就医环境有较大改善,还有更长远的学科规划和建设。为了让新的中心医院更能适应和满足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新医院还为医疗、医技等高新技术应用预留了二期建设用地,用于未来医疗发展建设。”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说,新医院不仅能给市民一个环境舒适、服务设施一流的医疗环境,还将与国内外医院和知名医疗专家开展合作,让患者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成果。

    市中心医院改造迁建只是我市打造“健康城市”,实施“大卫生大健康”战略的一环,也是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指引下,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底,我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兵团)117个,拥有床位编制1879张,卫生技术人员4121人。其中,医院17个,床位编制1813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乡镇卫生院2个。每千人口病床数6.1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执业护士数分别为5.4人和6.1人,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大幅改善。仅2018年,全市诊疗388万人次,住院6.6万人次,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一直低于全疆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个关键指标均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群众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健康城市”的目标稳步向前推进。

本报记者 张珏 摄 2018年10月27日,雅典娜社区举办家庭医生签约活动。

    医疗改革惠民生

    家住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跃进花园81岁的张翠萍家每隔几天就会迎来一位维吾尔族“客人”,这位“客人”每次进门后,就忙着给她针灸、理疗、按摩。

    这位“客人”是张翠萍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亚尔艾力·艾山。

    张翠萍很感激亚尔艾力·艾山,“我原来经常腰腿疼,自从艾力医生经常上门给我做理疗后,我的腰腿疼症状减轻多了,家庭医生真是帮了我大忙。”

    家庭医生解决了张翠萍的日常护理难题,而以往张翠萍需要的一些常规慢性药,也能通过艾力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取。

    更让张翠萍感到便捷的是,因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心血管专科门诊,每周都有医院的专家坐诊,她不用去医院排队找医生了。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共有49个家庭医生团队,采取每位家庭医生包一片工作责任区、建一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管一个责任区居民健康档案、设一个家庭医生微信群、留一份完整体检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家庭医生全覆盖。同时,通过全民健康体检平台做到“以块管理”,即按楼宇或家庭管理,提前预约,实现了家庭医生提前预防,提前干预。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工作重点由建档转向有效使用,用活健康档案,提高了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我市试点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均超过90%。

    为了方便居民群众就医,我市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七十余种常用非基本药物,并要求综合医院将这些药品纳入医院采购目录,确保转诊病人用药的顺畅。同时,与社保部门在试点社区开展长处方项目试点,为签约人群中诊断明确、病情稳定、依从性良好的参保慢病患者,一次处方可以开具不超过两个月的药量。

    让张翠萍等居民群众感受到便捷、帮了大忙的家庭医生只是我市推进医联体惠民的一个环节。

    从2014年起,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后,我市不断推进医疗改革,在医联体建设、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享受医疗改革红利的居民群众越来越多。

    据了解,为了推进医联体工作,我市印发了《关于印发克拉玛依市开展医联体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给各专业医院进行管理。自2018年7月至今,各牵头医院以点带面,在全市各区均开展了“一院一社区”的医联体示范点创建工作,各牵头医院先后组建了双向转诊专家团队、巡回医疗团队、健康教育和慢病筛查团队等,在昆仑、天山、中兴路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设置了消化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9个由各专业专家坐诊的专病门诊,每周至少开诊两次。

    此外,各牵头医院为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了专家号源,对于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牵头医院的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床位服务。

    随着医联体的推进,全市医院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姻”,不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认可度、居民满意度由原来的88.63%提高到89.16%,实现了“群众看病方便实惠、基层医疗网底夯实、医院运营提质增效”的多方共赢。

截至7月底,医学基地(市中心医院改造造迁建工程)多栋单体主体结构基本完工。本报记者 张珏摄

    智慧医疗很便捷

    “真没想到,79岁的我还新潮了一把,用上了远程医疗的新技术……”

    2019年2月,来自塔城的牧民塔依尔(化名)通过市中心医院的远程诊疗终端,得到了上海专家的准确诊断,省去了往外地大医院挂专家号、排队等待等就医流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市远程医疗服务已经覆盖到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卫生院。我市广大群众不出克市,就能享受到外地高水平的远程医疗服务。到2019年5月底,全市共开展远程会诊10178例、远程疑难病例讨论135例、远程教学查房38例、远程手术示教与指导12例,参加远程培训与专题讲座四千余人次,远程医疗平台辐射周边地区、乡镇,惠及各族群众三百余万名。

    远程医疗只是我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开启智慧医疗时代的一个例子。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在数字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大基础上,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落脚点,实施克拉玛依市卫生信息发展规划,顺利完成了数字医院、数字公卫、数字社区卫生、远程医学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群众带来了实惠。

    采取国内首创的M+1+N(1是指克拉玛依市的一个远程医疗中心;M是指疆内外各医疗机构;N是指克市医疗机构,包括各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卫生院)模式建立的远程医学平台,汇集了全市43家医疗机构及疆内外38家知名医疗机构,拥有4200名专家资源,使用互联网专线,实现了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远程教育、会诊、手术指导、影像、病理以及“一对一”的科室级远程合作。同时,与美国克利夫兰、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建立了远程医疗合作关系,市中心医院成为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远程医疗分中心。

    与此同时,我市还依托远程医学平台为支撑,联合全疆24家地州级医院成立了全疆首个地州医院联盟——医学影像论坛,为全疆各地州医院医学影像医师建立了一个医学技术交流平台;为落实市委提出的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战略,我市依托远程医学平台,新建成跨区域的云影像PACS系统平台,与塔城地区6家县市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联合体,实现区域内影像数据即时传输共享及一体化远程影像诊断,开创了四地五师融合发展新模式。2018年,市中心医院还与浙江二附院成功开展e-ICU病房监测,对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依托“互联网”,我市还建立了全市统一预约诊疗服务系统,实现了移动医疗、移动质控、移动考核、移动教学,就医流程实现自动化,药品发药实现了智能化;患者可通过信息化实现自助充值、结算、打印检验报告、综合查询等;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使我市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得到互通共享;建成了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病历实现无纸化、影像无胶片化;开通了居民健康网,目前我市患者可通过登陆克拉玛依健康网查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民健康体检和基本医疗信息等,真正实现了“让患者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的目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月27日,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边疆行系列活动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举行。本报记者 蒋剑摄

    医养结合初形成

    作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工作的试点城市,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在把握好“合”字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我市养老和医疗资源,推行养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亲友照护3种方式,提供专业特色医疗服务,把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与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护理、膳食护理相融合,探索医养合作、社区居家养老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立长期照护险制度,为老人们打造了安享幸福晚年的设施与环境。

    “父亲在这里得到了专业的照顾,比在家请保姆照顾更让人放心,也大大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家住苑泉社区的李先生感受到黑油山养老社区医养结合带给父亲的关爱和带给家人的便利。

    李先生的父亲李建宾(化名)今年87岁,是克拉玛依油田的第一代建设者,退休后脑中风,在家休养多年,由保姆和老伴共同照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不得已住进了黑油山养老社区。

    让李先生惊喜的是,黑油山养老社区除了有专业的护理人员24小时照顾之外,父亲身体不舒服了,随时能在社区里的医院就医,“全天候的专业护理,缓解了老年人慢性疾病病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除了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之外,黑油山养老社区还注重医养产业的发展,与南宁等内地相关养老机构联手,推出了旅居养老服务,联合地的老人可边游玩边享受当地的医疗养老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各街道、社区都建立了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为健康老人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饮、理发、洗澡、按摩理疗等服务。

    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全市建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5家,床位1250张;全市38个居家养老场所与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形成紧密的服务圈,满足了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升医疗服务和卫生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克拉玛依,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健康克拉玛依”建设,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全面提升百姓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健康新疆”贡献“健康克拉玛依”力量。

 

时间:2019-08-1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