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绣娘”:巧手绣出“创业福”

    ■目前,具有民族特色和额敏地域文化特色的刺绣技术品牌——库鲁斯台,已经成为额敏县刺绣产品打入市场的标志性产品。

    □本报记者/王铁军 陈晨

    “没空歇下来,站着说吧。”叶玉华一边为客户登记,一边对记者说。

    “这批8500个中国结的订单要求春节前交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设计、购买原料、刺绣、裁剪、缝纫、挂件、修剪、熨烫、包装9道工序一道都不能马虎。”额敏县刺绣技术品牌——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市场村办工厂的法人代表叶玉华坦言:“绣娘们一直在加班。”

    1月23日下午,记者在刺绣市场3楼生产车间看到了正在赶制的中国结“模样”:绣面整体为大红色,特别喜庆,正面绣着“团结稳定”和“好日子源于党的好政策”字样,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背面缝了三层收纳袋,既好看又实用。

    正在缝纫中国结的古丽孜拉·噢巴克原来是杰勒阿尕什镇牧业队的牧民,现在已经是刺绣市场的高产能手。她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代共8口人,过去主要靠放羊,每年收入很低。自从进入刺绣市场,由于手工好、质量好、讲信用,她的刺绣品已远销北京等大城市。这批中国结的活儿,她一天能做40个左右,每个能挣4元钱,“我现在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在这里干活。”

    走在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市场内,记者看到,深受农牧民喜爱的服装鞋帽、地毯、坐垫、挂件等商品琳琅满目。据叶玉华介绍,额敏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村办工厂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为妇女们提供免费就业场地和各种刺绣设备,同时通过提供订单、技术培训和实训操作等方式,让妇女们快速就业致富。目前,具有民族特色和额敏地域文化特色的刺绣技术品牌——库鲁斯台,已经成为额敏县刺绣产品打入市场的标志性产品。

    38岁的喀拉也木勒镇牧业二队牧民努尔达娜·阿德列汉在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市场开了一家小商铺。她说自己之前靠着为别人画画图样挣点小钱。现在她已经转变成一个商人了。由于自己设计的图案新颖别致,固定客户有1万余人,通过现货市场和微商销售,年刺绣收入超过10万元。

    “春节过后,我们就得忙一个来自云南旅游公司的订单。”谈及未来,叶玉华信心满满,“2019年,我们将在每个乡镇设立1到2个点,目的就是让大家都有活儿干,让那些贫困家庭、城镇无业人员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都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

 

时间:2019-01-3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