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踏沙巡线
 

1月22日上午,治沙队员巴合古丽(左)与同事检修滴水管。

    □文/图 本报记者 白之羽 杜建辉

    一条笔直的马路,将脚下的大地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向东看,塔克拉玛干的沙丘伸向天边,风吹过,扬起一片裹挟着干燥空气的沙尘;向西看,层层叠叠的梭梭树傲然挺立。记者从梭梭林走过,鞋底沾满了越冬灌溉过的湿润沙土。

    这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防风治沙工程所在地,也是43岁的亚森·若孜工作了22年的地方。

    亚森在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负责滴灌用的机井和沿途管线维护工作。寒冬腊月,尽管水管中的水已经停掉,但低温和大风还是对设备造成了破坏。为保证开春灌溉作业的顺利进行,巡检工作一日不可落下。

    1月22日一大早,亚森召集组员开会,布置一天的工作。

    “今天我们主要巡视1.4万亩土地上的机井管线设施状况,大家分成两个组行动。”亚森安排完工作,换好工作服,去仓库取上工具,与同组的5名同事坐上一辆面包车出发了。

    到达目的地,记者看到地表裸露着很多滴灌管道。10厘米粗的主管道、每隔一米设置的支线管道,以及支线管道上每隔一米的小孔,会在生长的季节把水分源源不断供给这块土地上的梭梭树、胡杨和柽柳。

    由于冬季低温,不少支线水管都从主管道脱落下来。亚森和同事们用钳子清理掉变得又硬又脆的水管接头,用木槌把新的接头重新固定在主管道上,再用铁丝把支线水管固定在接头上……看似简单的工作,亚森他们一个上午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亚森和同事们脱掉手套操作,数九寒天,不一会儿手指头就被冻得僵硬。

    一大卷铁丝一个上午就用完了,而巡线检修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2月中旬开始放水,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加紧检修。”亚森说。

    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副站长佟戈雁介绍,自1998年启动治沙工程以来,截至2018年上半年,且末县防沙治沙造林面积达到11.5万亩。这条南北长23公里的绿色屏障,守住了且末县的母亲河——车尔臣河,并让且末县城远离了沙暴侵害。

    亚森说,每年春天,当看着那些绿芽由星星点点变成绿荫遍野,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的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2年岁月砥砺留给亚森的,不只是鬓间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更有道不尽的自豪。

时间:2019-01-25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