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追梦人】潜心钻研 匠心独守
——记独石化炼油厂化验分析工林伟
屈 斌 赵贞 李林锘

    “班长,今天两罐柴油的十六烷值分析都合格,可以报出数据了!”

    “现在数据出的真是快啊!‘双机作战’效率就是高,还是咱们林师傅厉害!”

    4月18日,在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化验室内,员工杨立华和班长王戈开心地交谈着。

    他们口中的“双机作战”,是指化验室中的两台机器——1993年投运至今的机械式十六烷值仪和今年刚投运的由XCP仪表控制的CFR-F5十六烷值仪,同时进行柴油十六烷值分析。

    而他们口中的林师傅,是同在化验室工作的化验分析工林伟。正是因为他,“双机作战”才能顺利投入使用。

    潜心钻研,

    征服“高科技”

    去年8月,独石化公司为解决长期以来十六烷值分析设备单一的问题,购进了国内第一台由XCP仪表控制的CFR-F5十六烷值仪。

    十六烷值是直接决定成品柴油是否合格的重要性能指标,新仪器的投用不仅能为柴油品质升级提供基础保障,还能有效解决数据分析缓慢、人员加班等问题,林伟和其他化验分析工对此满心期待。

    但没想到,仪器在安装调试阶段就遇到了问题——经过几天不停地调试与测试,十六烷值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始终相差0.3个数值。

    “可能是上缸盖总成、喷油泵等配件有问题,等重新发货更换再调试吧!”两名负责安装调试的外籍工程师无可奈何地对林伟等人说。

    4个月后,厂家来的两名工程师对气缸、活塞环间隙、基准气缸高度、喷油泵等机械逐一更换检查、重新测试,但3天过去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这3天,林伟也在一旁静静打量着这个价值600万的“大家伙”,看着一次又一次调试失败,他有些坐不住了。

    凭借经验,他上网查阅大量相关内容,反复观看新仪器的学习资料,通过研究各种出现差值的可能性后,1月17日,林伟建议更新调试方案:测量所有传感器连接设备的连接线,检查连接线以及插座有无松脱、虚焊等问题。

    事不宜迟,当晚9时,他便带着3名岗位人员和两名工程师一起对曲轴转角、喷油、燃烧等十余个传感器线路进行逐一测量。当检查到燃烧传感器时,林伟敏锐地发现,虽然信号显示传感器至传感器插座之间连接正常,但显示屏上却出现了连接线方向相反的负值。

    “应该就是这条线路连接出了问题。”直觉告诉他。

    林伟立马将想法与工程师商议,决定将燃烧传感器插座位置更换后,再重新开机测试。

    随着仪器重启的轰鸣声在夜色中响起,工程师开始逐一报告数据:“气缸缸压测试正常,高检标准燃料测试正常,低检标准燃料测试正常……”当所有分析数据指标均达到正常值后,在场人员激动不已。

    “数据正常了,多亏了林师傅,调试终于成功啦!”一声惊呼,成功的喜悦冲走了连续工作几日来的疲惫。

    第二天一大早,林伟和同事就迫不及待地对几个柴油样品进行测试,最终新十六烷值仪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完全吻合,新旧两台十六烷值仪的比对数据也完全吻合。

    在通过独石化公司炼油厂安全质量环保处与机动处验收后,1月26日,“双机作战”顺利投入使用。

    匠心独守,

    精通“老古董”

    其实,林伟在行业内早就名声在外了,常有兄弟单位请他提供技术支持。他之所以能够解决各类化验分析仪器问题,是因为工作近三十年来,他一门心思全用在钻研仪器上了。

    1992年,23岁的他刚工作两年,就被派往参加当时石油部组织的辛烷值仪、十六烷值仪操作员培训。辛烷值和十六烷值分别是汽、柴油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决定成品汽、柴油是否合格,这一培训对炼油厂来说至关重要。

    林伟不负众望,顺利取得资格证书,成为国内首批系统性掌握辛烷值和十六烷值分析的化验员。

    从那以后,他便专注于炼油厂化验分析工这一岗位,和辛烷值仪、十六烷值仪两台仪器一起,相伴27年。

    说到这两台仪器,也是独石化公司两台有名的“老古董”——一台是1983年进厂的辛烷值仪,一台就是“双机”中1993年投运至今的机械式十六烷值仪,毫不夸张地说,林伟对它们的爱与了解,可能胜过自己的孩子。

    就拿工作了36年的辛烷值仪来说,到现在还运转良好,上面的配件被林伟擦拭得干干净净,当中的精密零件也被他用黄油抹匀、包好,担心设备被磕碰变形,他还细心地用木头把底座垫高……

    近年来,林伟对这两台“老古董”的脾性也是越来越了解。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适应市场需求,独石化公司对汽、柴油等成品油不断进行升级换代,这使辛烷值和十六烷值的分析任务不断增加,加速了分析仪器部件的积碳和老化,仪器的维修频次也逐年增多。

    此前,每年请厂家工程师维修,不仅要花费巨额的检修费,还要提前预约,排队等候。可分析任务不等人,成品油出厂误不得,为此,林伟主动承担起了仪器维修工作。

    与这两台仪器朝夕相处27年,加上期间的不断钻研,林伟早已对它们的每一个零件了如指掌。他带领着两个徒弟宋筱铭、杨立华,每天上午做分析,下午修仪器,碰上分析任务重的时候,在仪器前一站就是一整天……就这样,5年来,他们师徒三人先后对仪器进行了20次自主维修,为企业省下了两百多万元的维修费用。

    “这没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面对来自各方的赞扬声,林伟总是笑着这样回答。

时间:2019-05-0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