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贴在门上的红火

    编者按

    春节将至,“贴春联”是年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家每户将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祈愿工工整整地写下来贴在门上,期盼吉星高照,好运降临。一幅幅笔锋遒劲、红红火火的春联,寄寓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祝福。

    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起源于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原为辟邪所用。“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每逢春节,中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流传直接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到了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开始推广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迎新春的年俗。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现代传承

    名家笔下记春联

    过年贴春联是家家户户必有的“过年规定动作”之一。从古至今,时光轮转,不变的是在红彤彤的纸上手书新年的祈愿,再整整齐齐地贴在门上的仪式感。名家笔下的春联,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对古代春节描绘颇多,主要集中在第五十三回。从除夕到元宵,作者完整地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大家族如何欢度春节的。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老舍《过年》

    作为老北京人的代表,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的年俗是如数家珍。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北京也是在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过年所需的一切东西。等到一切准备就绪,热热闹闹的除夕也就到来了。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作为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人们依然延续着写春联、贴福字的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愈发红火。各地举办传承传统文化、书写春联恭贺新春等活动,让年味更加浓郁,让文化更有生机。

    1月7日,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开幕。展览展出近千件展品,为观众呈现充满年味的紫禁城。其中包括宫廷对联的展示——宫中春联的撰写,主要由饱学善书的翰林们来完成,皇帝也会亲自撰写春联赐给臣子们。比如乾隆年间的张照,就颇得皇帝赏识,经常书写春联,乾隆爷还曾御书“春送来一门吉庆,天赐与两子平安”的春联赐予他。

    1月27日,南京在650余岁的明城墙中华门城门举行了挂春联仪式,同时邀请了150位书法名家和400位青少年走上明城墙,一同书写新年春联和“福字”,免费送给市民。参与者表示,能够通过写、送春联的形式把祝福传递给他人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城墙上写春联,新年开门红。不少家长特意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来到活动现场,一方面感受浓浓的年味,另一方面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带一对春联、几个福字回家,新的一年一定会有好运。”

    1月28日,“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在孔子故里曲阜正式启动,再现“天下第一家”孔府的“专属年味”。其中写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孔府春联依据清乾隆二十四年间的春联底本书写,有严格的形式和固定的文辞,春联的长、宽及张贴位置也有统一规定。孔府春联从不同角度颂扬了孔府的福威,体现出圣人之家的门第尊贵,气派非凡。

    “财源广进平安宅,福水长流幸福家”。一幅幅喜庆的对联,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几千年来,从毛笔书写,到彩纸印刷,从村落间长者的祈愿,到城市里陌生人的祝福,春联的形式不断演变,春联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年味,是中国人骨子里永远的珍藏。

    梁实秋《北平年景》

    《北平年景》是梁实秋的怀乡散文代表作,朴实无华而意趣盎然,以童年时代的“北平年景”回忆,抒发作者怀念北平的情怀。

    “新年是一年复始,不准说丧气话,见面要道一声‘新禧’。房梁上有‘对我生财’的横披,柱子上有‘一入新春万事如意’的直条,天棚上有‘紫气东来’的斗方,大门上有‘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墙上本来不大干净的,还可以贴上几张年画,什么‘招财进宝’之类,都可以收补壁之效。自己心中想要获得的,写出来画出来贴在墙上,俯仰之间仿佛如意算盘业已实现了!”(据人民网)

时间:2019-02-0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