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辛苦,换您的健康
——我市医疗工作者谈医疗改革背后的故事
张冰

    细数2018年我市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变化,令人欣喜。每一个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努力。

    增强信心

    我市目前共有4个实体医联体,每个医联体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管理。市中心医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为了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市中心医院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创新,经过多次会议讨论,整合了医疗资源,打造了3支专业队伍,并成立了分级诊疗中心。

    市中心医院分级诊疗中心主任李爱民说,分级诊疗中心是除医院门诊和急诊以外的第三个入口。以前,患者从社区到医院这段就医几乎是一片空白,分级诊疗门诊成立后,对于社区转上来的患者,医院会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其住院;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分级诊疗门诊的医生会将患者精准下转至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家庭医生负责下转病人的健康指导和管理,真正做到了“上转病人有人接,下转病人有人管”,实现了对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

    此外,市中心医院还在社区成立了9个工作室,实行导师制。专家到社区不仅仅是坐诊,更重要的是带队伍。每个专家对应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专家和团队医生一同坐诊,建立专家—社区全科(中医)医生“一对一”的传帮带模式,长期固定带教。“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社区医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让居民对社区医疗更有信心。”李爱民说。

    转变观念

    转型并非易事,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医生谢爱霞和医院一起经历了转型的阵痛和成长。

    “我以前是学西医的,对中医不太了解。从头学起,谈何容易。”为了学好中医,谢爱霞报名参加了为期一年半的“西学中”培训班,周末几乎没有休息。2018年成为自治区名中医邓德强的徒弟后,她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了中医上。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谢爱霞说,以往,对于一些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怎么治疗,尿蛋白和肌酐等数值就是降不下来,患者很痛苦,医生干着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不少患者的异常指标都能顺利地降下来。

    正因如此,谢爱霞开始发自内心地喜爱中医。对于中医学习,她不再觉得是任务,而是一种使命。

    “以前,我市的中医资源相对匮乏,市民想看中医非常麻烦。自从成立了中医医院后,市民看中医方便多了。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市民逐渐明白了中医不仅能治病,还能治未病,我认为这种观念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谢爱霞说。

    带来希望

    市康复医院成立一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市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治疗师刘群芳的答案是:躺着进来、走着出去的病人越来越多。这也是刘群芳最欣慰的事。

    刘群芳原来是一名消化肿瘤科的护士,医院转型后,她被培养成为了一名中医康复科治疗师。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康复的作用,实际上康复非常重要。”刘群芳说,在没有成为一名治疗师之前,对于一些因病失去生活能力的病人,她总是感到束手无策。“而现在,通过做专业的康复训练,这些患者有很大机会重新站起来拥抱生活。这种成就感,是任何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让患者摆脱病痛,拥抱生活,正是我市每一个医疗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时间:2019-01-1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