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守护环境 用行动守护初心
——吐尔地·哈斯木变荒地为绿地小记
叶子 李慧

    一辆摩托车、一把镰刀或铁锨、两瓶水、三五块馕饼,这就是吐尔地·哈斯木外出时的全部“装备”。

    而他每天出行的目的地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种下的那一片树林。

    那片树林在19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现在,那里生长了上万棵树,绿地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亩。

    那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吐尔地·哈斯木亲手栽种,每一棵树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精心呵护。作为一名老党员,吐尔地·哈斯木用实际行动守护初心、践行使命。

    每一天,精心的守护

    12月2日,吐尔地·哈斯木像往常一样吃完中午饭,便穿上棉衣棉鞋,带着剪枝的剪刀,拿起铁锹就出门了。

    他骑着摩托,前往离家5公里外的一处绿地。那里种植着沙枣树、榆树、白杨树、海棠果树、苹果树等二十多种树种的上万棵树。即使现在是隆冬,他也一天不落地来这里巡护。

    “现在天气干燥,一个小小的烟头都可以引燃树木,所以我必须每天去盯着点,不然我不放心。”吐尔地·哈斯木行走在林带里,仔细地查看每一寸角落,偶尔看到互相缠绕的枝头或者树枝分叉太多,他就用随身携带的剪刀修剪一下。

    一趟巡护下来,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坐在林边歇脚的吐尔地看着眼前茂密的树干,思绪回到了19年前。

    “当时,这里就是一片盐碱地,满地都是红石砂砾土,土层只有10到15厘米,剩下的都是石头。我说想在这里种地,知道的人都说我傻。”回想到这,吐尔地·哈斯木笑了起来。

    现在,每当看着自己种下的一棵棵树苗变成参天大树,他就会很欣慰,“我也不知道我要种到什么时候,也没想过到底要种多少棵树,但只要我种的树都能在白碱滩上扎根,我就放心了。”

    19年,荒山变树林

    今年65岁的吐尔地·哈斯木是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新华社区的居民,退休前,他是采油二厂的一名职工,也是一名老党员。1975年,从部队转业来到白碱滩区的吐尔地·哈斯木,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凉”,这里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宝藏,但在土地之上,几乎连一棵树都没有,戈壁滩上更是鲜见绿色。

    从参加工作开始,吐尔地·哈斯木发现,那时候的白碱滩区越来越注重绿化,厂区里的绿色多了起来,居民区内也种上了各种植物,但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因四周空旷、少植被,风沙天气仍是常客。

    “要是城市周围都种上树,这里的风沙天气就能改善不少。”吐尔地·哈斯木心里一直这样想。

    2000年,吐尔地·哈斯木因病退休,在休养身体的那段时间,他常步行七八公里,前往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外围的一处荒山坡地。“我去了几次,发现那里有一处引水渠因自我防护,会不定期向外渗水,在那附近,就有几处低洼地上都是渗出的水。”吐尔地·哈斯木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长出树来,看着这么多水,白白流掉也是浪费,要是种树可算是一举两得。

    自那之后,退休后的吐尔地·哈斯木又找到了新的工作,每天天一亮就出门,带着馕、馒头和咸菜,再带一壶水,骑着摩托上荒山。清石块、用撬棍将小石块砸碎、挖坑、填肥……十几年间,吐尔地·哈斯木一直在这处山上义务种树。

    年复一年,每年春、夏、秋季,他就在山上忙着种植、嫁接,到了冬季,每天就去巡林。19年间,吐尔地·哈斯木在山上走出了一条小路,还在绿地边盖了一处土块房子用于存放工具。树木多了,林子里的鸟也多起来,他还做了不少木质的鸟窝放在树枝间给鸟儿安家。

    19年间,吐尔地·哈斯木往返在买树苗、肥料、拉水、栽树、巡护的路上,光摩托车就骑坏了4辆。种树的工具和树苗、肥料的费用,都是他从家用中一点一滴省下来的。看着自己栽种的树一棵棵茁壮成长,他的心里甜滋滋的。

时间:2019-12-0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