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波: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年轻人,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父亲的一句话,成就了我的今天。

    1992年,我技校毕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石油师”父亲把我“指挥”到了最苦的新疆油田。

    既然父亲让我去吃苦,我想,我就要证明给他看,我是能吃苦的。从天府之国的四川到新疆的戈壁,无边的荒凉和寂寞,让我产生了逃离这里的想法,每当这时都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就这样,我坚持下来,一干就是27年。

    我打小就喜欢动手,捣鼓一些小玩意解解闷。没想到我爱动手的习惯,竟然让我和“搞发明创新”这样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2008年我在南疆塔河油田施工,一辆装载着德国力士乐液压系统的电缆车的液压泵发生了故障。经检查需要换泵。换泵意味着,不但价格昂贵,耗时还长,少则仨月,多则半年。每耽搁一天,企业就要遭受很大经济损失……

    当时我就想德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把自己关在厂房里三天三夜,拆了液压泵,用废旧材料排除了故障。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一百多万元。从那之后,大家叫我“土专家”。这次成功让我有了信心。

    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我开始琢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摸索尝试改进工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就这样,不断钻研,查资料,画图纸,自己动手加工各种零部件,慢慢的,一系列革新成果,陆续诞生。企业领导这时也给了我更大的支持,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谭文波工作室”,这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带着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工艺技术创新研究的工作中。

    传承我们石油企业“传帮带”和“技术革新”的优良传统,在工作室里,我就像以前的老师傅手把手教我一样,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开展技术创新当中。

    2017年工作室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表彰。而我也获得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国家发明专利。我发明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被誉为世界首创。我也荣获全国最美职工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尤其是,当我走进央视“大国工匠”栏目的拍摄现场时,一身红色工衣的我,为我是中国石油工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时间:2019-11-1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