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用热爱诠释担当
姜晶华

    青春素描:

    他,35岁,是石油人的孩子;他,在野外风沙中长大;他,沿着石油人的足迹,在气田发展中延续祖辈、父辈的艰苦奉献精神。

    青春坚守:

    他主动在沙漠气田连续工作四十多天,只为一次次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在他看来,这份坚守,早已融入石油人的血液中,成为青春岁月最好的华章。

    青春誓言:

    他要做一名优秀的石油人,用热爱诠释担当,用专注书写自己的未来。

    方磊,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油三代”。对于这个称谓,他感到既骄傲又自豪。

    相比另一个称谓:采气一厂技术监督站站长,对于方磊而言则有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如果说,克拉玛依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那么,方磊则是伴随着戈壁风沙长大的……

    野外陪伴

    “生你之前我常在野外,让你有了一个好身体!”一个初夏的傍晚,五年级的方磊在桌边大口大口啃着西瓜,身旁的母亲边摇着扇子边摸着儿子的头说。

    “野外?和身体有啥关系?”一脸好奇的方磊向母亲发出疑问。

    “1984年,我在野外工作,负责材料分发和管理,直到生你前的第九个月,还在野外。”母亲缓缓地说着:“材料分发时,需要来回走动,每天积累下来都会走几公里……所以你现在这么喜欢‘动’。”

    方磊望着笑得合不拢嘴的母亲,心中的疑问似乎变得更深了。不过,对于“野外是啥样”这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认识得也越来越清楚。

    由于方磊的父母全在野外工作,当父母都无法在家照顾他时,每到假期,他就会有段时间跟着父亲或母亲到野外“上班”。

    茫茫的戈壁,简易砖头房,满眼的红工装,满嘴的黄沙,冬季的严寒,夏季的酷暑……这是读初中的方磊眼中的“野外”。

    每次跟着父母从野外回来,他就会对穿红工服的石油人,增加一份敬佩,特别是在艰苦中乐观向上的那股劲,也让他的内心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会更加珍惜父母为自己创造的学习环境。

    他也在心里生出了一个愿望:当一名石油人。

    高中时,母亲说:“你长大了,我们在野外上班,不方便总带着你,你还是学着做饭吧。”就这样,素菜、荤菜、面条、米饭,方磊在业余时间学着做起来。

    方磊说,炖鸡、炖排骨是自己的拿手菜。“母亲在野外工作,不仅让我有个好身体,还让我有了好厨艺!”如今,方磊对于“野外的孩子”有了自己的认识。

    2008年,方磊从石油工程专业毕业,先后在试油公司、采气一厂工作,他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沙漠、戈壁挥洒青春,不同的是,他有了自己的“野外”。

    忍住泪水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有时,为了孩子,做母亲的也会忍住泪水。

    “方磊——”一天,地面温度接近40摄氏度,方磊正在沙漠油田干活,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回头一看,他张嘴喊了一声:妈……瞬间,他的嘴里充满了汗水的咸味。

    望着远处的母亲,方磊先是一愣,然后大声喊了一句:妈,我很快就干完可以吃午饭了,你等我一会儿。

    当天,方磊的母亲在附近送材料,路过儿子工作的地方,本来想悄悄看一眼儿子就回市区,可看到儿子辛苦的模样,忍不住喊出了声。

    “妈,你想吃啥,我给你买饭票。”方磊来不及更换满是油污的红工服,直奔母亲的方向而来。

    “不吃了,这就回去。这是你爱吃的豆腐干,你拿着……”方磊的母亲低着头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在打开包的一瞬间,她的眼睛湿润了,为了不让儿子看出来,她尽可能将头放得低一些。

    方磊的鼻子一阵酸,但很快,他便笑着接过装有豆腐干的塑料袋,用极尽夸张地语气说:“终于可以吃上这个牌子的豆腐干了,真是思念啊!”

    望着黑了一圈的儿子,方磊的母亲欣慰地笑了。

    对于野外的苦,方磊很少和父母提起,父母也很少过问。这份苦与掺杂其中的甜,是方磊和父母之间的默契,也是石油人之间的默契,似乎可以隔代传递。

    坚守,是这份苦中特有的甜。2010年,方磊来到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工作。当时,他主要负责采气工艺、员工培训工作。作为技术干部,方磊工作五天,从气田回到市区休息两天。

    方磊是个有心人,一次,他发现新员工对于文字版的设备操作流程总会有记不住的情况,于是,他组织同事对流程进行现场操作并拍成视频,然后打印成纸质版,并张贴在班组员工休息室的墙上。这个方法,得到了员工的青睐,也成为食堂的新鲜话题。

    当时,正逢克拉美丽气田开发建设初期,现场不时会有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一次,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方磊将回家休息的时间,从五天推到十天,又从十天推到二十天……那一次,在气田坚守了四十多天,他才回到市区休息。

    回想起自己当时执着于现场问题的解决,方磊笑着说:“我不是第一,我的一个同事在气田待了两个月呢!”

    转型成长

    从一个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到气田技术干部,再到负责安全管理的中层干部,方磊在石油人的足迹上成长、成熟。

    2011年,方磊调入生产技术科工作,他的“角色”也从之前的技术干部转变成了协调生产的管理人员。

    方磊说,刚开始,心里有些发慌。“就好比以往在校园唱歌,先开始是面对几个好友哼几句,后面是站在舞台上面对很多不认识的同学唱歌,心理压力增大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变高了。”

    当时,在生产技术科,方磊主要负责全厂气井措施和气井作业管理、相关合同签订及井下作业费用的管理。同时,组织上修井的措施会审及措施下发,协调组织施工队进行修井作业,针对施工井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此外,也是贯穿这些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协调处理好相关部门、单位的合作关系。

    “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协调各方的能力”,方磊深深感到:这三点是自己需要花功夫提高的方面,自己距离岗位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于是,方磊从了解科室规章制度及工作职能入手,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相关工作知识及采气工艺技术。

    方磊说,刚到生产技术科工作,科室负责人就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教他,让他更快掌握相关的井下工艺技术及管理经验。

    从一个又一个老师傅的身上,方磊强烈感受到了石油人的刻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为了解决一项现场难题,几名老师傅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地守在现场,他们顾不上吃饭,有时十几个小时也喝不上一口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保证冬季供气,师傅们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现场干活,当他们回到车里吃饭时,手都冻僵了;为了确保冬季供气平稳,有的师傅放弃节假日,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时间,主动坚守在沙漠一线……这些场景和经历,影响并激励着方磊。

    多看、多听、多学,方磊珍惜任何一次学习的经历。

    2014年9月,方磊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井下作业技术培训,这让他获益匪浅。“特别感谢单位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几天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内地先进的多级压裂技术,增长了见闻,学到了一些管理方法,比如管理措施修井中,施工前一定要考虑周全这口井的储层保护措施等。”

    2018年,方磊从试采维修抢险中心调到技术监督站工作。这也意味着,他实现了第三次转型:由生产管理向安全管理转型。作为技术监督站站长,方磊主要带领同事负责采气一厂安全监督、计量管理工作。

    转型,难免有阵痛。对于方磊而言,工作环境的恶劣,并不是最苦的,最让他感到苦的是,同事和朋友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有时,为了按照安全规定进行管理,会触及到同事的利益,也难免会得罪人。”方磊说,起初,我会为此感到郁闷,后来,我发现,日久见人心,只要多沟通,加强互相之间的理解,这些误会都会解开的。

    ……

    工作十余年,一次次转型,带来的是一次次成长,这其中有改变,也有坚持。对运动的热爱,就是方磊不变的坚持。

    “一个星期至少有三天晚上,我会在自己家的小区里夜跑,一般会跑上三四公里。除了夜跑,我还会在家健身,我已经坚持十几年健身了。”方磊自信地说,“篮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除了高尔夫球,很多运动项目,我都会。”

    “因为热爱,所以用心”,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方磊对运动的热爱上,更倾注在他自己的石油事业上。

时间:2019-05-0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