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安江:让梦想照进现实
朱安江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作为采油二厂第三采油作业区的采油高级技师、中石油首批采油技能专家,他不会谈空话,只会脚踏实地工作,让梦想照进现实。
-
史建国:油田一线发明家
作为高级技师、中石油技能专家,在40年的采油工从业生涯里,他先后获得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三十多项QC成果。其中,大多数应用成果一线员工至今还在受益。
-
“匠心”建设优质路
-
场馆建设:“吹毛求疵”铸精品
-
肉孜麦麦提·巴克:驻守戈壁的采油专家
-
机场建设处处有“匠心”
-
叶长新:把小活儿做精就有大成效
-
陈林政:干一行爱一行
热注运行工、电工、维修工、安全员、教练……工作近三十年,已成为集团公司热注技能专家的陈林政记不清自己换过多少岗位,但他能做到的是干一行爱一行。
-
匠心铸就世纪公园
2008年7月2日,历时3年零50天建设的、占地29公顷的世纪公园通过竣工验收。在这张“名片”的背后,有无数的“匠心故事”。
-
卢风光:无私奉献的“金牌教练”
-
攻坚克难赢来“绿满油城”
-
八方取经改造小区环境
1998年,为了让奉献一生的克拉玛依老一代石油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安享晚年,也为了提升城区品质和形象,中心城区克拉玛依区提出了“小区环境改造”的工作思路。
-
陈其亮的科技兴厂梦
-
戈壁滩上建起一条河
2010年1月,克拉玛依河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填补了新疆夜间旅游景观的空白。 克拉玛依河景区被景区评定组称之为西部地区最靓丽的夜景景观。
-
颜福新:一辈子就当采油工
1980年,18岁的颜福新从克拉玛依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采油一厂,一干就是37年。再过几年,他将从采油工的岗位上退休。
-
靳光新:做最好的集输工人
-
文化街“浮雕墙”的故事
文化街从立项、设计、施工到落成,历时5年。5年之中,无数人为之呕心沥血。尤其是文化街浮雕墙,从设想到最后建成,其经历可谓“千锤百炼”。
-
用“创新精神”树新时代工人典范
-
着眼细节 锻造精品
-
一鸣惊人的油建团队
-
精益求精建设人民广场
-
独臂英雄艾买提·依明
1959年9月15日晚,机械制造厂工人艾买提·依明正在炼钢车间矿石粉碎机旁操作。忽然,一阵无法控制的头晕,使他朝前倒去,右手臂伸进了正在运转的机器,顿时,他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
冒雨抄新闻
1956年,杨德明30岁。而立之年他也走到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部队转业了,来到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因为在部队当过文化教员,杨德明被分到新疆石油报社当记者。
-
排除故障
-
不畏“洋货”
-
王光荣:泥浆情结融入血液里
王光荣是塔里木新疆钻井公司7015钻井队的大班泥浆工。1971年,他转业当了石油工人,从此,他在钻井队的泥浆池边度过了18个春秋,默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
帐篷里的外科手术
-
女地质师与“推覆构造”
尤绮妹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她怀着炽热的感情,走进了准噶尔这个聚宝盆。尤绮妹的科研成果不但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而且在地质科研协作成果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
-
克尤木学用结合学毛著
-
敢破敢立打赢油田调整大会战
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第一口探井出油。从1958年到1960年,随着投入的加大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由1958年的33万吨达到1960年的163.6万吨,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
胜利属于大胆创新的人们
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勘探新疆的石油资源,1950年,中苏石油公司成立,由此在新疆开始了石油勘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