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阿姨是咱们家的恩人啊”

——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和马继玲的民族团结故事

作者:武海丽 张爱国

    ●马继玲的丈夫因病卧床不起,努尔加斯·木哈塔依抽空就去她家,帮助她,开导她。

    ●为了帮助个性要强的马继玲,努尔加斯·木哈塔依找各种借口买东西贴补她的生活。

    ●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常给马继玲一家送饭,她习惯在饭菜中多放些肉,给他们补充营养。

    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和马继玲都住在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万向社区,而且是上下楼的邻居。十余年的相识相知让她们的关系早已超越了“邻居”二字。对她们来说,只有“亲人”二字才能更好地代表她们在彼此心中的份量。

    打开心结

    马继玲老家在河南,她和丈夫早年来到克拉玛依做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06年,他们攒够了钱,在万向社区买了个房子,正式在这里扎下了根。努尔加斯·木哈塔依正是他们家楼上的邻居。

    马继玲为人开朗大方,和努尔加斯·木哈塔依脾气相投。两人经常在楼道里或者社区附近碰面,慢慢地熟悉了起来。闲来无事的时候,她们到彼此家里串门或者相约在楼下纳凉,年龄相仿的她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马继玲的丈夫突发脑梗。经过抢救,他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手脚麻痹萎缩的毛病,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只能就此放下,在家中服药休养。

    这件事对马继玲的打击不小,也让她肩膀上的担子变得重了。丈夫看病把家里的积蓄花去了一多半,后续的治疗费用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家里的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老家还有老人需要供养……每每想到这些,马继玲就愁得睡不着觉,心事压得她日渐憔悴。

    努尔加斯·木哈塔依把马继玲的变化看在眼里,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人要是打不开心结,这日子就再也看不到光亮了。”“得病了不可怕,只要人还在就还有一份希望。”

    努尔加斯·木哈塔依抽空就去家里找马继玲,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一找到机会就劝她。刚开始,马继玲不愿听也不愿讲,后来,道理听得多了,她有所感悟,眉头不再紧锁。终于有一天,她拉住努尔加斯·木哈塔依的手:“姐,我想通了,天天愁眉苦脸的对事情一点帮助都没有,我应该像你说的,振作起来才对。”

    伸出援手

    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马继玲找了两份工作,一天中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这让努尔加斯·木哈塔依由衷地佩服她的坚韧,同时也很心疼她的辛苦。

    努尔加斯·木哈塔依虽然收入水平一般,但她还是决定尽自己一份力量,给马继玲“实实在在的帮助”。她知道马继玲个性要强,直接给她钱她是不会接受的,就只好买东西贴补她的生活。

    “这么多油和大米,哪里来的?”马继玲这么一问,努尔加斯·木哈塔依早已想好了借口:“单位看我表现好,奖励我的。有两份,我家吃不完。”后来,用的次数多了,这个借口不好使了,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又想到了新的话“骗”马继玲:“老家的亲戚来做客送的,我不喜欢吃这个牌子的。”

    “你挣钱也不容易。”聪明的马继玲看出了“破绽”,她叮嘱努尔加斯·木哈塔依以后不要再买东西了。努尔加斯·木哈塔依一听,着急了:“我好歹也挣着一份工资,家里负担也比你小。看你每天这么辛苦地挣钱,我不帮一把,心里能踏实吗?”

    自从两人把话说开之后,努尔加斯·木哈塔依不再有顾虑。她不仅继续估摸着日子往马继玲家送日用品,还给马继玲的孩子买玩具和衣服。马继玲常常跟两个孩子念叨:“等你们长大了、挣钱了,一定不能忘记努尔加斯阿姨,阿姨是咱们家的恩人啊。”

    共享欢乐

    看到马继玲工作忙,有时顾不上给丈夫和孩子做饭,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就常常做好了饭给他们送去,有时是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抓饭,有时是几盘色香味俱全的拌面。不管做什么饭,努尔加斯·木哈塔依都习惯把量做得很足,或者多放些肉,为的就是给他们多补充些营养。

    有了努尔加斯·木哈塔依的帮助,马继玲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每当她遇到了什么好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分享。心情开朗了,马继玲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更有干劲。今年,她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高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已经能缓慢行走。

    马继玲在本地没什么亲戚,但是一提到努尔加斯·木哈塔依,她就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咱们一辈子都是好邻居,一辈子都是亲人。”她和努尔加斯·木哈塔依这样约定。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