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她是社区里的“活雷锋”

——陈昌秀和三个少数民族家庭的故事

作者:高宇飞 李艳艳

    外来务工人员巴合提说她是“亲姐姐”,孤寡老人别力克孜称她是“亲女儿”,少年扎尔纳·哈利达喊他“妈妈”……在独山子区金山路街道第八社区,不同人眼里的陈昌秀的角色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她是一个“活雷锋”。

    她是“亲姐姐”

    陈昌秀是第八社区的居民,经营着一家小商店。

    6月15日,巴合提夫妇又从精河赶过来看望“亲姐姐”陈昌秀。“她给了我老婆第二次生命,这样大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巴合提说。

    2015年3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外来务工人员巴合提的妻子因宫外孕大出血,被送到伊犁州奎屯医院做手术,手术费需要6000多元钱。

    由于刚来到独山子打工,两人没有积蓄又人生地不熟。焦急的巴合提半夜跑了好几家邻居都没有借上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硬着头皮敲开了陈昌秀家的门。

    虽然仅仅是点头之交,但陈昌秀一听,二话没说跑回屋里,给巴合提拿出家里仅有的一千多元现金,然后安慰巴合提说:“别着急,我再去别家凑凑。”

    半夜三更,陈昌秀相继敲开了临近的商店、收购站等商家的门,以自己的名义做担保相继借了钱,最后一共凑齐了6000元手术费。

    拿到钱的巴合提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不停地说“谢谢”。

    第二天,陈昌秀又给巴合提的妻子买了保暖衣物和营养品,到医院看望,看到她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陈昌秀开小商店每月的收入也就三千元出头,除去开销也所剩无几。“人命关天,治病要紧,让我袖手旁观,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到。”陈昌秀说。

    巴合提的妻子做完手术后需要静养。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两就回老家精河县了。但是,两家人的情意并没有断。巴合提夫妇经常从精河坐车过来看望陈昌秀,还给她带一些精河的特产等礼物,两家成了无话不谈的亲人。

    巴合提称陈昌秀是“亲姐姐”,他说:“是她救了我老婆,救了我们这个家,我要让我的后代都要牢记这段恩情。”

    她是“好女儿”

    社区里孤寡老人别力克孜已九十多岁,腿脚行动不便,出门买菜对她来说都成问题。

    2017年2月,陈昌秀得知别力克孜的情况,一有时间就会去别力克孜家,带上一些老人爱吃的点心、水果、米、面、油等东西,还经常来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有时候,她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去,和她聊聊天、解解闷、看看电影。

    身体不舒服了,老人会告诉陈昌秀。陈昌秀会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医院,还经常给她买药,嘱咐她服药。

    老人年纪大,腿脚容易发麻,陈昌秀就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不断给老人捏捏手脚,还经常端起热水给别力克孜洗脚:“揉一揉,泡一泡,促进血液循环,手脚会舒服很多。”

    “你就是我的女儿。”对于陈昌秀的所作所为,老人很感动,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每次见到陈昌秀,也是老人最高兴的时候。

    “我父母对老人很有孝顺,我也是受他们影响。再说,谁还没有老的时候?能尽一份孝心就尽一份。”陈昌秀说。

    她是“陈妈妈”

    “‘妈妈’,我考了100分。”5月10日,8岁的扎尔纳·哈利达看到陈昌秀走来,一路开心地小跑去喊着。

    “嗯,真棒,加油!”陈昌秀拿过卷子,摸着扎尔纳·哈利达的头,开心地笑了。

    扎尔纳今年八岁,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也没办法接他回家,使他时常吃不上饭。在扎尔纳最无助的时候,“陈妈妈”出现了。

    2014年3月,陈昌秀无意中得知扎尔纳的事情后,感到很心疼,于是就开始照顾起扎尔纳。

    接他上学放学回家,给他做最爱吃的可乐鸡翅,吃完饭后给他辅导作业……陈昌秀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有时,扎尔纳的父母很晚都没有回家,陈昌秀就会留扎尔纳在自己家住。渐渐地,扎尔纳感受到了来自陈昌秀的“母爱”,把陈昌秀当成了“妈妈”。

    在“陈妈妈”的照顾下,扎尔纳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家中一面墙都是他的奖状。

    陈昌秀这一照顾就是好几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扎尔纳经常跟别人说,“我有一个好‘妈妈’”。

    “我们做父母的很惭愧,还没有陈师傅做得好。所以,特别感谢这多年她对儿子的照顾。”扎尔纳的父亲说。

    后来,扎尔纳的父母买了房子,虽然与陈昌秀家远了些,但他们的感情从没有断,陈昌秀还会时不时地去照顾扎尔纳。逢年过节,两家人还经常欢聚在一起,亲如一家。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