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一名弃婴的幸福生活

作者:武海丽 刘 焕 张宪钦

    今年二十岁的迪力胡玛尔·阿巴拜克力很特殊——

    她初降人世就被父母遗弃,却不乏亲情的呵护;她曾经疾病缠身,却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她是个汉族女孩,却在一个乌孜别克族家庭长大。那是一次特殊的邂逅,铸就了这个汉族女孩的乌孜别克族情缘。

    捡回 “病娃娃”

    1998年11月4日的清晨6点,一场大雪之后的克拉玛依格外宁静。家住韶山红星社区的热合也木·阿不拉和往常一样早起外出倒垃圾,断断续续的几声婴儿啼哭吸引了她的注意。

    哭声竟来自垃圾桶!热合也木·阿不拉快步向前,看到里面躺着个婴儿,她虽然裹着小被子,但小脸已冻得发青,身旁还放着一套红色的棉衣。

    谁家父母狠心把娃娃放在这里?热合也木·阿不拉抱起婴儿,朝周围喊了几声,无人应答。她掀起小被子看了看,顿时明白了大半——婴儿头部有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这是个“病娃娃”!

    热合也木·阿不拉把脸贴在婴儿脸上,一路小跑回了家。

    “从长相和衣服的样式来看,这是个汉族娃娃。”听丈夫艾买提·买买提这么说,热合也木·阿不拉担心他不同意留下这个孩子。

    让她没想到的是,艾买提·买买提抚摸着婴儿的小手,流下泪来,“不管什么民族,都是一家人。把她留下吧,这毕竟是个生命啊!”

    当时,热合也木·阿不拉和艾买提·买买提都已年近六旬,身体也不太好,但他们还是决定留下这个“病娃娃”。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有人说“捡来的娃娃肯定不亲”,有人说“这病不知道能不能治得好”……

    反对的声音很多,但热合也木·阿不拉和艾买提·买买提的子女都支持他们的决定。他们给婴儿取了个乌兹别克族名字——迪力胡玛尔,意为“心地善良”。

    爷爷的“遗嘱”

    碰巧热合也木·阿不拉的大儿媳生产完不久,迪力胡玛尔吃奶不是问题,而当务之急是她的病情。刚开始,医生说她年纪小、不便诊治,病情有可能会自行缓解。可是眼看快满周岁了,她头上的肿块仍不见消除,日夜啼哭不止,眼睛也有些歪斜。

    热合也木·阿不拉老两口让二女儿茹鲜古丽·艾买提带着迪力胡玛尔去乌鲁木齐的大医院看病。带去的两万块钱很快花光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老两口又陆陆续续寄去十多万元的医药费。当时,人均月工资千元左右,这笔钱是他们的全部积蓄。

    从乌鲁木齐回来之后,迪力胡玛尔的病情缓和了许多。1999年,热合也木·阿不拉登报为她寻找亲生父母。她说:“我们不图她父母什么,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孩子还活着。”

    登报寻人无果,茹鲜古丽·艾买提办了收养迪力胡玛尔的手续。从此,迪力胡玛尔有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了疼爱她的一大家人。

    因为生病的缘故,迪力胡玛尔上小学时仍然无法控制小便。小伙伴们笑话她,奶奶热合也木·阿不拉就把她护在身后,“谁都不许欺负我的宝贝!”妈妈茹鲜古丽·艾买提每年都惦记着在收养她的那天为她过生日,变着花样地给她买好吃的、好玩的。

    而最疼爱迪力胡玛尔的是爷爷艾买提·买买提。有一回,小孙子玩耍时把迪力胡玛尔的手指弄伤了。一向温和的艾买提·买买提竟然大发雷霆,狠狠地打了小孙子一巴掌。

    2008年,艾买提·买买提突然离世。离世前,他只给家人留下了一句话——“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碰上了什么困难,都不能抛弃迪力胡玛尔。”

    “相反”的愿望

    在迪力胡玛尔的整个小学期间,热合也木·阿不拉一家就四处打听哪里有名医,一有空就带着她去诊治。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迪力胡玛尔上了初中,她的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妈妈,我同学总说我和你们长得不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迪力胡玛尔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疑问。茹鲜古丽·艾买提总是对她说:“我们都爱你,永远记着这句话。”

    现在,迪力胡玛尔在北京上大学三年级,心中的疑问早已解开。因为自己身上有着民族团结的“家庭基因”,她在学校里格外注意民族团结,还经常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俨然一名家乡的“代言人”。而回家之后,她把在北京的见闻讲给亲戚邻居听,还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活泼开朗的性格十分惹人喜欢。

    迪力胡玛尔是个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虽然家人给了她充足的生活费,但她还是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用打工赚来的钱给家人买礼物。

    今年暑假期间,迪力胡玛尔参加了驻韶山红星社区“访惠聚”工作队举办的返乡大学生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到发声亮剑、主题宣讲和志愿服务中,表现十分突出,获得了克拉玛依区“访惠聚”驻村办颁发的“发声亮剑活动优秀个人”、“优秀返乡学生”称号。

    在和工作队队员聊天时,迪力胡玛尔说起了自己的身世。她总结说,“我是汉族,同时也是乌孜别克族。我的生命是‘民族团结’给的。”

    如今,热合也木·阿不拉一家有个心愿,他们希望迪力胡玛尔毕业后能留在北京,因为北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迪力胡玛尔则希望能回到克拉玛依,回馈养育她长大的家人。两个愿望,看似是相反的,但出发点一致——都是因为亲情。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