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社区葡萄架见证了邻里情谊

——金华社区三户家庭的民族团结故事

作者:武海丽 周琛

大家围坐在葡萄架下聊天。本报通讯员 周琛 摄

    6月11日傍晚,在高新区(白碱滩)区金华社区9栋的葡萄架下,邻居们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起聊天。

    他们是来自这栋楼房的3户人家,在这里一起居住了十几年,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就是个搭把手的事”

    今年75岁的颜秀娟和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家是多年的邻居,两家都住在一楼。

    颜秀娟的老伴走得早,儿女也都已经各自成家。这样一来,原本热热闹闹的房子就只剩下了颜秀娟一个人。

    颜秀娟儿女一直想接她到自己家住,但是她舍不得这里,因为这里还有她的一个“女儿”。

    其实,她的女儿就是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

    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为人热情大方,看到谁有困难了都乐于上前搭把手。

    5月20日,几场雨水过后,颜秀娟家的小院房檐边上的水泥年久脱落,屋顶漏水越来越严重。

    颜秀娟一生节俭,便自己弄了些水泥,找来了工具,颤颤巍巍地踩在凳子上准备修补屋顶。

    下班回家的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远远看到了这一幕,赶忙一路小跑奔了过来。

    “这点小事找我办就行了。您一把年纪了,不小心摔倒了可咋办。”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一边“埋怨”着,一边把颜秀娟从椅子上搀扶下来。

    她抢过工具,略微思考了下,便开始有模有样地修补起屋顶来。

    几天后,又下了一场小雨。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特意跑到颜秀娟家的小院看了看,确定屋顶没有再漏水她才放心。

    “闺女,你真是热心。我一个人住,平时多亏有你帮我。”颜秀娟说。

    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微笑着说:“您不要跟我客气,这就是个搭把手的事。”

    “不过添了一双碗筷”

    年过耄耋之年的张秀菊和王振远老两口也是这栋的老住户了。

    王振远心疼妻子,从来没让她下过厨房。周围的邻居都知道这件事,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也不例外。

    今年2月份,王振远因患病而住进了医院,由儿女轮流照料。

    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张秀菊返回家中独自居住。担心张秀菊心情低落,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一有空就去她家里陪她聊天。

    有一次上门探望时,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正巧看到张秀菊在吃从饭店打包回来的饭菜。

    “这段时间,我来给您送饭。”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对她说。

    从那以后,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隔三差五地就给张秀菊送抓饭、拌面。

    考虑到老人家牙口不好,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每次都把饭菜做得很软烂,易于消化。

    张秀菊知道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平时很忙,几次劝说她不要再送饭过来了,但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都不同意。

    “只不过是添了一双碗筷,不费事。”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笑笑说。

    “团结的种子在发芽”

    楼前的葡萄架是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的丈夫阿地力·卡米里种下的。

    说起这个葡萄架,阿地力·卡米里就心有感触。

    2004年,他们一家刚搬来这里,看门前的空地就准备种两棵葡萄藤。让他们夫妻俩感到意外的是,他们跟左邻右舍的人都不认识,但是大家看到他们在种葡萄,都主动过来帮忙,有人帮着搭梯子,有人帮忙找绳子,干得十分起劲。

    阿地力·卡米里一直认为,这两棵葡萄正是因为吸收了邻里团结的养分,所以长得特别快。在葡萄架的树荫下,左邻右舍和谐相处的温馨场面天天都有。

    颜秀娟把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家的两个孩子当成自己的亲孙子。家里只要有好吃的,她都拿给他们吃。

    王振远住院前写得一手好书法。每当他在葡萄架下的石桌上泼墨挥毫时,木热阿了·托乎达别克家的两个孩子便痴迷地坐在旁边,专心致志地看着爷爷练字。看到两个孩子这么热爱书法,王振远就认了这两个“小徒弟”,一笔一划地教他们写字,一字一句地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十几年了,我们左邻右舍亲得好像一家人。民族团结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里发芽了,这里的故事会一直继续下去。” 阿地力·卡米里说。

    他盘算着,要好好照顾这两株葡萄,因为这象征着邻里间的情谊。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