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国旗贴在喜字上

——徐泽峰促成吐尔洪·吐鲁逊和努尔古·亚合婚事的故事

作者:武海丽 马文

吐尔洪·吐鲁逊和努尔古·亚合一起张贴喜字。 本报通讯员 马文 摄

    “大哥,今天中午吐尔洪下班早,做了一桌菜,想邀请你来家里坐一坐。” 6月25日,努尔古·亚合给徐泽峰打电话说。

    下班后,徐泽峰来到努尔古·亚合家,看到吐尔洪·吐鲁逊和努尔古·亚合一起说说笑笑地在厨房忙碌着,徐泽峰欣慰地笑了。

    徐泽峰是驻独山子区第十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而努尔古·亚合是他的结亲对子。

    两个月前,在徐泽峰的帮助下,努尔古·亚合才有了现在幸福美满的家庭。

    甜蜜的心结

    今年49岁的努尔古·亚合是独山子区第十社区居民。17年前,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时,女儿迪拉热·吐尔古只有7岁。

    为了把更多的心思放到照顾女儿身上,努尔古·亚合没有再嫁,而是独自扛起了家庭重担。

    努尔古·亚合在编织厂工作,工资不高,平日里省吃俭用,才把迪拉热·吐尔古养育成人。现在,迪拉热·吐尔古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和田地区支教。

    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努尔古·亚合的生活冷清了很多。

    今年4月初,努尔古·亚合接到了一条短信。上面写着:还记得十年前的约定吗?

    短信是自己的同事吐尔洪·吐鲁逊发来的。

    十年前,离异多年的吐尔洪·吐鲁逊对努尔古·亚合心生情愫,有意和她结为夫妻,却被努尔古·亚合拒绝了。

    努尔古·亚合的理由很简单:女儿年纪还小。但她向吐尔洪·吐鲁逊许下诺言:等我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们如果有缘,再续缘分。

    十年时光荏苒。现在,到了兑现诺言的时候,努尔古·亚合却又犹豫了。她不知道这件事该如何向女儿说出口,更担心遭到女儿的反对。

    茫然无助中,她的目光落在了墙上贴的一面五星红旗上。年初,工作队在民族团结对子之间开展“我们与国旗合个影”活动,徐泽峰把这面旗送给了努尔古·亚合当作礼物。

    “徐大哥,我有事想找你说一说。”茫然无助中,努尔古·亚合拨通了徐泽峰的电话。

    工作队牵线

    徐泽峰为人随和,自从和努尔古·亚合结成对子后,努尔古·亚合的家里遇到大事,就会找徐泽峰商量。

    当努尔古·亚合告诉徐泽峰,吐尔洪·吐鲁逊想和自己结为夫妇时,徐泽峰笑着说:“这事儿,我早就知道了。”

    听徐泽峰说完,努尔古·亚合瞪大了眼睛。

    原来,吐尔洪·吐鲁逊发出短信后,迟迟得不到努尔古·亚合的答复。思前想后,他想到了找徐泽峰帮忙。

    “你是努尔古的结亲对子,也是她的‘哥哥’。有件事,我想找你做主。”吐尔洪·吐鲁对徐泽峰说。

    就这样,吐尔洪·吐鲁逊把自己的心事对徐泽峰和盘托出。

    在努尔古·亚合家里,徐泽峰喝着热气腾腾的奶茶,说出的话也冒着热气:“你俩情投意合,又是多年的同事,彼此了解。他已经等了你十年了,这次可不能再错过了。”

    努尔古·亚合低着头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心里想的啥,我去给你女儿说。”徐泽峰对努尔古·亚合说。

    几天后,努尔古·亚合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

    “徐叔叔都给我说了,你怎么会以为我不同意你们的婚事呢?你下半辈子过得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迪拉热·吐尔古说。

    听到女儿的话语,努尔古·亚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热闹的婚礼

    4月17日,吐尔洪·吐鲁逊和努尔古·亚合领了结婚证。

    他俩本想年纪大了,不办婚礼了,可徐泽峰知道后,却不乐意了。

    “这个婚礼,一定要办,还要办得热热闹闹的。”徐泽峰对他俩说。

    在徐泽峰的张罗下,5月17日,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开始了。

    客厅里,工作队队员们正忙着打扫卫生、做饭。卧室里,一张由徐泽峰亲自裁剪的“双喜”字帖被工整得贴了起来,在它的上方是努尔古·亚合家墙上贴着的五星国旗。

    贴喜字的位置是努尔古·亚合选的。她说:“徐大哥是党和政府派到我们身边的好干部。我能拥有此刻的幸福,心中要懂得感恩。”

    当蛋糕端上桌时,努尔古·亚合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感谢大家为我们操持婚礼,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切蛋糕、喝杯酒,幸福生活一直有!”不知谁喊了一句打油诗,大伙儿把吐尔洪·吐鲁逊和努尔古·亚合推到了房子中央。两位新人端起酒杯,手腕交叉后,将美酒一饮而尽。

    不一会儿,努尔古·亚合接到了迪拉热·吐尔古的电话。

    “妈妈,我虽然不能回去参加你们的婚礼,但是我衷心祝福你们永远幸福,白头到老。”迪拉热·吐尔古说。

    挂了电话,吐尔洪·吐鲁逊和努尔古·亚合被大家拉到中间。

    “来,我们拍一张全家福。”徐泽峰说。

    “一、二、三,团结!”一对新人被大家环绕着,定格了这幸福的瞬间。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