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携手参与小改小革

结亲兄弟技术小创新带来效率大提升

作者:张晶 徐建

李关军(左)和艾尼娃尔江(右)交流讨论第二代抓具。本报通讯员 徐建 摄

    “李班长,这个新工具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3月1日,艾尼娃尔江·阿斯木指着改造后的抓管机抓具,对李关军说。

    李关军拍拍他的肩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多亏了你和班组员工的共同协助才能圆满完成这次改造。”

    李关军是物资供应总公司克拉玛依储运公司抓管机班的班长,艾尼娃尔江是抓管机班的班员。由于两人都热衷于小改小革,于是在去年结成了结亲对子。

    主动请缨

    去年12月,4万吨石油专用的石英砂、重晶石粉、陶粒等化工储备物资开始在物资供应总公司新仓储园区装卸、倒运、仓储。

    这些化工原料都需要叉车一包包从火车上倒运下来,再运去指定的存放地点。

    面对不断到达的火车货运专列,装卸倒运工作量激增。物资供应总公司立即进行人员调整,培训了新一批叉车手,购置了新叉车,全力确保完成克拉玛依油田冬储备料工作。

    然而,现有的叉车一次只能装卸两包化工料袋,最高只能摆放至三层,无法满足巨大的物资倒运工作量。新的叉车和操作手不能立即到位,就需要现有的叉车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叉车手轮流上班,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那段时间,正巧遇到了极寒天气,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7摄氏度。叉车工在车上一干几小时,跳下车时,腿脚早已冻麻木了,稍不留神就跪在地上。

    这一切,李关军和艾尼娃尔江看在眼里,急上心头。

    “叉车班和抓管机班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他们遇到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今年1月,李关军主动请缨,带领抓管机班组员工,加入到物资装卸倒运队伍中。

    研发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抓管机和叉车有着共通之处,都是借助抓具抓取货品。然而,抓管机的个头却是叉车的好几倍。

    拥有多年钳工经验的李关军凭着一股子韧劲和钻劲,带领艾尼娃尔江和班组成员设计了第一代抓管机抓具。为了防止包装袋破损,第一代抓管机抓具的剖面为半圆形,像“牙套”一样可以套在抓管机两个“爪牙”上,使原来只能抓取管材的抓管机具备了抓举大型包袋的功能。

    但是,第一代抓具仅用了两天,艾尼娃尔江就在操作抓管机时感到,这个抓具力量大、个头大,但工作效率实际上和叉车一样,有些“大材小用”。

    针对问题,李关军在班组会上提出了升级版的抓具设计方案:由抓管机的爪子抓住两个金属“牙套”,“牙套”间由金属管连接,金属管上焊6个金属钩子。

    艾尼娃尔江又提出建议,焊接一个三角形机构连接金属管,机构下方专门做成贴合爪子的“牙套”,这样既便于制作又能达到目的。

    李关军对艾尼娃尔江的提议拍手叫好。

    升级版抓具已经成熟,李关军和艾尼娃尔江立即设计出了第二代抓具。

    第二代抓具制作出炉后,立即投入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班组员工又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抓管机虽然能抓起6个化工料袋,但是抓具上的金属钩子间距小,抓起的化工料袋放下后横七竖八,导致再次增加摆放的工作量。二是抓起的化工料袋在落下时,绳圈不能自行脱落,需要搬运工爬到码垛上,将绳圈一一手工脱落,增加了人力成本。

    提升效率

    针对发现的问题,李关军与艾尼娃尔江又开始琢磨起解决方案。

    随之,第三代抓具迅速出炉,他们将抓具上的钩子数量减少至4个,钩子形状做成直的以便于绳圈脱落。

    改造后的第三代抓具使用效果立竿见影:抓管机可以一次从平板车上举起4包化工料袋,再转移到“码垛”上,抓管机手操作“爪子”向下倾斜,4包化工料袋从“爪子”上自行脱落、摆放整齐。整个倒运过程一气呵成。

    戴上“牙套”的抓管机抓举装卸能力是叉车数倍,能将化工料袋抓举堆码到5层高,而叉车由于装卸重量小、举升极限只有3层高。把这个“牙套”脱了,抓管机又可以奔赴钢材料场进行抓管作业,可以完全做到两不误。

    这项技术创新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自从使用了第三代抓具,包装袋破损率大幅下降、人力成本减少、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截至3月2日,物资供应总公司顺利完成4万吨化工材料的装卸倒运任务,确保了新疆油田生产一线的物资供应需求。

    他俩改造的工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大家都夸赞他俩“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每当听到这样的夸赞,李关军和艾尼娃尔江都会露出谦虚地笑容。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