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铸团结>> 一家人

陈志兰和她的四个维吾尔族孙女

作者:刘青惠

   “儿子,我留下了一笔钱,万一我和你爸哪天不在了,你们一定要帮助这四个孩子上完大学!”

    留下这句嘱托的老人叫陈志兰,她说的四个孩子,是她的四个“孙女”热孜亚、扎依拉、阿依努尔、海茹丽妮萨。11年前,这位七旬汉族老人以柔弱的肩膀,毅然扛起了帮扶四位维吾尔族女孩的漫漫求学路,直到她们学成归来走上工作岗位。而今,帮扶之路仍在继续。

    结缘:四个女孩都成家人

    2006年12月的一天,家住我市中心城区金龙镇的陈志兰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么一组报道,在自治区好政策的引导下,一批来自南疆贫困地区的孩子来到我市就读疆内初中班。文中,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学生虽家境贫寒,却个个刻苦学习,希望将来能用知识改变家乡面貌。

    读了这篇报道,陈志兰深受感动,她和老伴商量:要尽自己的能力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在报社记者的联系下,陈志兰第一次见到了她们——来自和田地区的热孜亚,来自博乐市的扎依拉、阿依努尔、海茹丽妮萨。

    热孜亚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这位13岁的小姑娘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看到慈祥和蔼的陈志兰,得知了老人的来意,她流着泪说:“奶奶,我家女孩多,妈妈不想要我了。”陈志兰把热孜亚紧紧搂在怀里:“孩子别哭,奶奶要你!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看到孩子们朴实的笑脸、渴望的眼神,原计划只资助一两个孩子的陈志兰犹豫了,她舍不得丢下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看着陈志兰为难的样子,老伴轻轻地拍着她的手说:“都留下吧!”

    扶助:牵挂责任成使命

    从那天起,陈志兰一下子多了四个孙女。

    她是一位退休教师,当时的月退休金不过三千多元。老俩口的身体都不太好,每个月固定的药费就需要数千元。为了资助四个孙女,陈志兰开始节约开支,能省就省。在许多人崇尚“断舍离”的今天,陈志兰和老伴还舍不得扔掉破了洞的床单和袜子,总是缝缝补补再用,断了的牙刷和衣架也被她细心地用胶布缠着再利用。

    疆内初中班是封闭式管理,平时无法探望。陈志兰就想方设法为孙女们提供学习、生活上的物品,让孙女们安心学习。

    每学期开学前,她都会准备好四份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换季衣服、鞋子等,提前给孙女们送到学校。到了放假,她会为孩子们准备好新衣新裤,让孩子带着她准备的礼物光鲜亮丽地回家。

    她还定期带孙女们去书店购买课外书和工具书,丰富孙女们的视野。

    还记得那次选书时,热孜亚左手拿着一本小字典、右手拿着一本大字典,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最后,小姑娘依依不舍地放下了昂贵的大字典,选择了小的。

    这一切都让站在不远处的陈志兰看在眼里,她问热孜亚:“怎么了,孩子?”“大字典太贵了!”小姑娘懂事的回答让陈志兰很是感动,她拉着热孜亚的手说:“孩子!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再贵奶奶也给你买!”

    2009年,4个孙女即将初中毕业,就要离开克拉玛依、离开陈志兰了。她想给孙女们每人织一条围巾留个纪念。几位好友闻讯送来了几条围巾,但陈志兰坚持亲手为孙女们织就毕业礼物。

    那段时间,她每天戴着老花镜坐在窗边,一针一线地织围巾。她患有腱鞘炎,手指活动时间稍长就生疼。手指实在疼得厉害了,她就用温水泡泡手、烤烤电继续干……一个月后,满含着陈志兰爱心的围巾终于织好了。

    感恩:亲人千里谢恩人

    陈志兰在织围巾时并没有想到,这份礼物在孙女们的心中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此时,四个孙女没有辜负陈志兰的期望,纷纷考取了理想的学校——热孜亚考取了郑州第七中学,扎依拉被上海的一所学校录取,由于家庭情况留在博乐上高中,阿依努尔考取了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海茹丽妮萨考取了深圳市宝山区松岗中学。

    当已经身在远方的孙女们接到了这份来自克拉玛依的礼物、当孩子们感受到虽然已经离别却仍然被克拉玛依奶奶所牵挂时,四个维吾尔族女孩和她们身边的人都被这份大爱深深地感动了——

    阿依努尔在给陈志兰的回信中说:“奶奶,您给我的围巾,我一直都带在身边,这里是南方,虽然用不上这条围巾,但我会一直珍藏着,我想等将来考取北方大学后再戴上您织的围巾,感受您带来的温暖。”

    海茹丽妮萨在回信中说:“奶奶,谢谢您寄来的珍贵礼物。每当我学习累了,就拿出您的信看一看,顿时就有了精神。奶奶,有了您的鼓励,不管学习再苦再累,我都会继续坚持下去。”

    热孜亚在回信中说:“奶奶,我把您帮助我们的事告诉了同学们,她们都羡慕我有一个您这么一个好奶奶。她们都说,等将来工作了,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扎伊拉则把陈志兰资助她求学的往事写成了演讲稿,并走上讲台激动地分享给全校同学,感动了在场的全体师生。

    被陈志兰所感动的还有孙女们的家人。遥远的距离并没有阻隔民汉亲人们的相聚,这几年,陈志兰去过孙女们的家、孙女们的家人也都陆续来克拉玛依探望过陈志兰。

    看着老人坚定而温和的眼神,阿依努尔的父亲流着泪,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感谢您,我的汉族好妈妈!您对孩子的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

    陈志兰拉着这位维吾尔族亲戚的手说:“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也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不论孩子是哪个民族,只要将来有出息,能为国家、为新疆做贡献,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如果一定要感谢,你就感谢党、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吧。”

    传承:助人精神成明灯

    暑往寒来,陈志兰和孙女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每当遇到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的困难,孙女们总是先向奶奶求助,奶奶也总会凭借着人生阅历给孙女们指点迷津。

    又是三年过去了。陈志兰和老伴商量,孙女们只要能考上大学,就给每人奖励2000元,并配齐全部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还给赞助每个学期入学、返乡的钱。

    她说到也做到了。

    11年过去了,孙女们相继完成了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业,陈志兰也攒下了厚厚一沓汇款收据,粗略一算,她累计花在孙女们身上的费用足足有八万元。

    上进懂事的孙女们没有辜负奶奶的期待。她们全部都顺利地踏进了高校的大门——阿依努尔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热孜亚考取西南大学、海茹丽妮萨考入东南大学、扎依拉考入新疆师范大学。

    受奶奶的影响,四个孙女中,有三个选择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

    从2016年起,孙女们陆续毕业了。而今,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热孜亚成为和田市第五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奶奶就是我的指路明灯,当年她帮助了我,而今该我帮别人了。”热孜亚决定,利用寒暑假期间回村的时机做义工,给村里的孩子们教双语。

    今年刚毕业不久的阿依努尔,如今成为和田市第五小学的老师,扎依拉也被博乐市第一幼儿园录用,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学医的海茹丽妮萨跟陈志兰商量,计划考研进修。陈志兰高兴地说:“想深造是好事,只要你愿意学,奶奶就继续供!”

    汉族奶奶陈志兰和四个维吾尔族孙女相处的故事在油城传开了之后,认识和不认识她的人都交口称赞。对此,陈志兰十分平静——

    “我小时候家境不好,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希望知识也能改变这几个孩子的命运,让她们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南疆地区贫困落后,孩子们能努力上进是好事,一定得支持。我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孩子,更是感到光荣。”

    “对于这四个孙女的未来,我的梦想就是她们有朝一日学成归来、报效新疆,而今,让我欣慰的是,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

克拉玛依网 Copyright © 2018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