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为群众服务
本报评论员 唐跃培

    日报9月17日A04版以《为干部“松绑” 让群众受惠》为题,报道了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今年以来积极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切切实实为基层减负的做法与效果。

    该区为基层减负的主要做法是——

    1、优化机构设置,把街道办的机构调整为“两办四中心”即党办、综合协调办、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社会事务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把社区机构调整为“两委两中心”即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综治(网格)中心;把城市管理局和市场监管局的21名工作人员、22大项权力下放到街道办;整合社区社会事务平台,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

    这样的调整,显然是为了让基层为群众办事的职能更加清晰、权力更加明确、能力更加强大。也就是说,机构调整让基层干部更加明白自己应该为群众办什么事、自己有哪些权力可以为群众办事,让基层干部有比过去更大的权力为群众办事。

    2、对公共服务管理事项进行摸排梳理,把社区担负的事项由216项优化合并为84项。

    3、建立工作任务准入制度,防止机关各部门“懒政病”发作,向基层随意派工派活,拦截无效重复派工量比例超过40%。

    4、对各类文件、会议、通知、考核等事项进行整顿精减,会议、发文压减率达68%,报表压减率达71%,考核压减率达85%,清理、整合各类微信工作群及政务APP近百个。

    采取这些措施后,基层干部的时间与精力得到了解放,一批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项目应运而生,今年已举办法律咨询、健康义诊、为老服务等各类志愿活动两百多场次,群众的809个困难诉求被及时化解,共为群众办具体的实事好事1024件。

    从报道所讲述的事例和数据来看,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在为基层减负这项工作上,确确实实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了来时的路。当初设社区、设街道办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外乎两大目的,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二是为群众提供最直接最全面最现实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难题。总起来看也可以说就一大目的,那就是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因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目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从更高的层面看,设置社区、街道办这些基层组织,就是为了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社区、街道办这些基层组织,就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手段与载体。

    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基层组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逐渐被各个上级机关安排的各种会议、文件、报表、考核、检查、活动淹没,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眼都快被撑破了。

    客观地讲,这些安排、要求中,有合理的、必要的,也有不合理、不必要的,还有个别很“奇葩”的。那些不合理、不必要甚至“奇葩”的要求与安排,占据了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基层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忘了“来时的路”,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一最主要最根本的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搞忘了,本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实际运行中却在很大程度上为上级机关服务。不少普通居民都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到社区居委会一看,工作人员都在忙忙碌碌,但要找人解决实际困难或办实事时,工作人员却说没有时间。

    今年,我市市、区两级机关都在积极落实中央的要求为基层减负,基层过大的压力已得到了有效缓解,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的实践与成效就是一个明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容易出现反弹症状的工作。因此,对这项工作,市、区两级机关都应常抓不懈,最好能使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方法方式成为制度化法规化的约束,在安排工作、制定规章时,时刻不要忘记:基层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所在区域的居民提供实实在在服务,基层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具体服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耗费他们的时间与精力,不要去影响他们专心履行为群众服务的职责。

时间:2019-09-1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