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戈壁明珠处处盛开团结花
——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综述
王雯婧 王丁丁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2017年5月26日,红山社区两家三代人结对认亲。2016年10月,全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启动。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市27904名干部职工与28246户不同民族家庭结对认亲。2017年12月28日,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标志着克拉玛依正式开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五新社区开展民族团结特色活动:指尖上的民风民俗——制作口红。本版图片均摄于疫情前

    1月19日,国家民委官方网站发布决定,正式命名克拉玛依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对我市以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肯定,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在全社会营造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稳步推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群众认可、富有新疆新型工业化城市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

    凝聚创建共识

    共建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我市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有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6个民族,总人口46.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5.19%。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七十余个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引领全市各族人民凝聚创建共识,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市委书记赵文泉多次强调:我市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使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为加强教育引导,我市构建起多位一体教育平台,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民族团结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五新社区的“非遗文化课堂”在社区微信群“我的社区我的家”每周准时开课。有听力障碍的五新社区居民阿不来提·苏勒曼在这里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周,阿不来提·苏勒曼都会邀请邻居到家里一起上网课,共同交流技艺。“非遗文化课堂”不仅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也拉近了他与邻居的距离。

    近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高位推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各族人民传承发展“民族团结基因”,“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构建“互嵌式”社区

    铸牢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微观基础是“互嵌式”社区。

    一直以来,克拉玛依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全市各民族在基层社会和社会结构两个层面通过结构互嵌、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关系互嵌和文化互嵌,巩固和发展出一个结构相连、利益相关、情感相通的共同体社会形态。

    柴海龙和萨依木·喀德尔都是克拉玛依区油南红光社区的居民,两人既是好同事、好邻居,也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好兄弟。他们两人之间的民族团结情谊,慢慢变成了两个家庭三代人的相互温暖。

    他们的妻子常常在一起闲话家常、切磋厨艺,处得像亲姐妹一般。他们各自有一双儿女,4个孩子自小一起玩耍,楼前楼后经常能听到他们追逐时的笑声。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的感情没有随着时间变淡,反而是越来越浓了,一代比一代更亲。”柴海龙说。

    近年来,市委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的方式,推进商品房、保障房、二手房各民族互嵌式居住,促进各族群众以邻为伴、交流互学。

    乌尔禾区居民牙生和崔孝思间的深厚情谊就是从比邻而居开始的。

    崔孝思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常给牙生教授种植技术;牙生放牧牛羊的技术纯熟,他便向崔孝思传授养殖技术。逢年过节,两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唠唠家常、聊聊工作,亲如一家。

    现如今,这些现实中的“互嵌式”社区已然成为我市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利资源。

    加强宣传教育

    增进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的根本,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

    在我市蓬勃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全市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交往交流活动,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

    在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下,我市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2016年至今,全市2.55万名党员干部与2.58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实现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全覆盖。

    此间,我市持之以恒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共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近25万场次,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帮扶活动,为各族群众办各类实事好事13万余件,及时有效地解决各族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真正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到各族群众的心坎里。

    在一次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中,和谐家园社区居民吐尔逊·艾海提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民族团结故事。吐尔逊·艾海提说:“我的结对亲戚经常来我家做客,他看我走路不方便,细心地给我送来拐杖;看到我家的洗手间台面坏了,他又立即找工人帮我更换……”

    这样的故事在我市数不胜数。党员干部主动去结对亲戚家或邀请结对亲戚到自己家,一起交流谈心,一起欢度传统佳节,各族居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培育选树典型

    强化示范引领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于共同奋斗的征程上。

    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市委书记赵文泉在全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上提出要求:“全市上下要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有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工作,发挥好这些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分类分批组织观摩交流、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整体提升。”

    我市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培育选树典型,制定示范区示范单位动态评估管理办法,定期对示范区示范单位开展复检复验,确保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57个、区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76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3个。

    按照国家民委、自治区民委创建工作要求,我市强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把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岗位、班组、班级、车间、楼栋等“微创”活动,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好学生”“好居民”“好员工”“好邻居”等微行动,用身边事教育影响身边人,实现创建工作由要我创到我要创的转变。

    市委的高瞻远瞩和顶层设计,为我市常态、长效发挥好全市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典型引领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典型选树表彰活动,我市已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浓厚氛围,全市上下正以更扎实的举措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份荣誉,是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的起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爱疆之情,为建设美丽家园打下坚实基础、贡献智慧和力量。

时间:2021-02-2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