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记录重要时刻

    ●张兆耕(企业新闻部首席记者)

    2020年7月8日,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的回信,克拉玛依——这位“新中国石油长子”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接到采访任务后,我和新疆日报社记者盖有军一起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采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于2016年开始招生,2020年迎来首届毕业生。其中的118名毕业生志愿留在新疆,他们集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大学四年学习和思想上的收获,表达了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肯定了他们作出的人生选择,鼓励他们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从五湖四海来到新疆,以满腔热血唱响青春之歌。在采访新疆油田老专家彭顺龙时,彭老激动的心情仿佛让他又回到了六十几年前——1958年,他从新中国第一所石油专业高等学校——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彭老这一干就是六十多年,如今已84岁高龄的他依然参与对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指导工作。

    2018年,38岁的李海庆副教授志愿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支教。来之前,他是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主任,他支教的签约时间是一年半加一年半,第一个一年半支教期结束,他本可以选择离开,而他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个支教签约期。因为他的到来,克拉玛依校区得以设立机械可靠性设计课程,为克拉玛依经济建设培养了急需人才。

    作为《克拉玛依日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并亲历了这一重要新闻和重要历史时刻,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二十多年的新闻记者生涯让我承载了超过自己年龄的沉重责任。

    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说的那样,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的要求,才会更有价值。”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工程学院首届毕业生王良哲的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很多人的心声。

    “今年我又赶着马群经过这里,遍野是绿树高楼红旗,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我赶紧催着马,向克拉玛依跑去……”我相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当年这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克拉玛依之歌》仍然会被继续传唱。

    我爱克拉玛依,更美好的克拉玛依未来可期!

时间:2020-11-0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