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

    ●姜蕾(石油报编辑部)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2020年,这句话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常常被人引用。而今年,也因为存在太多的不可预料,成为了我从事新闻工作13年来,最为特殊的一年。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采访无法和被采访人面对面完成。刚开始,我觉得这没什么难的,以前我也有过无法前往现场的经历,电话联系被采访人,之后再写稿就好。然而,我的第一个采访任务就差点因为无法联系到被采访人而差点交不了稿。

    那次,我的采访对象是我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燕。

    一听到她的职务,我顿时肃然起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干练、专业的医学权威形象。同时,我也做好了她会因为工作繁忙,采访时间非常有限的心理准备

    然而,联系她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准备还是不够充分。我在中午、晚上的下班时间,给她了打了好几通电话,可电话要么没人接,要么就是根本无法接通。考虑到她的工作性质,我将自己的采访请求和采访内容编辑成短信给她发了过去。

    一夜过去,没有回音。

    当时正是抗疫工作最繁重的时候,我理解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繁忙程度,尤其,陈燕还是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起初,我并不心急,在电话采访其他稿件时,我见缝插针地打电话尝试联系她。

    可当催稿电话打来时,我才真正着了急。我尝试给她发短信、加微信、加钉钉,将自己的采访提纲发送给她,最后得到的答复是:陈燕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

    为了完成任务,我不得已动用了“组织的力量”,一边请市中心医院宣传科出面帮我做工作,请她尽量挤出20分钟的采访时间,一边请一位医院的志愿者前往陈燕身边,充当我的“耳目”,替我收集陈燕工作时的一言一行,然后我再间接采访这位志愿者。

    别说,这招“双管齐下”还挺有用。采访结束当晚,我就完成了关于陈燕的两千多字人物通讯。写完稿件时,已是凌晨4时多了。

    我以为这就结束了,没想到,因为陈燕是我市的抗疫典型人物,我市要对她进行连续报道,我还要继续挖掘她的工作亮点,完成后续采写。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压力山大”。

    可是,看到全国那么多抗疫人员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而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我又有什么理由,连这点困难也克服不了呢?

    因此,复工后,我对久违的同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了这次经历,我才觉得面对面采访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时间:2020-11-0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