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努力“打通” 那层界面

    ●张冰(日报编辑部)

    这几日天气晴好,报社门前的海棠果儿熟透了,沉沉地缀在枝头,衬着钴蓝色的天空,随便取一帧都是极美的画。记者节总是在这样的时节翩然而至。

    看着书柜里厚厚的几叠笔记本,我突然有些恍惚:啊,10年了。

    还记得刚踏进报社大门时正值初秋,海棠树上稀拉拉吊着几颗果子,我神采飞扬地和老爸老妈吹牛:我要成为一名大记者!

    现在想来,当初的那些豪言壮志颇为好笑,我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大记者”,这个看似“远大”的目标就像一个模糊的光点,而我只是一只盲目追光的飞蛾。直到近几年,那个模糊的光点才开始显现出较为清晰的轮廓。我也渐渐明白,能否成为什么“大记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是今年的疫情让我看清了那个光点。

    疫情防控期间,我接到了一份特殊任务:承担我市赴湖北支援医疗队的报道工作,至少每天一篇稿件。

    医疗队远在武汉,工作非常繁忙,采访难度很大。为了不影响医疗队的工作,我加了主要联络人的微信,见缝插针询问医疗队员的工作情况,千方百计挖掘新闻点。有时候,虽然忙活了一天,但是实际可以采用的东西很少,甚至无法成文。

    我苦恼极了,“人”是采访的核心,但电话采访的局限太多,如果无法和受访者“共情”,就写不出像样的稿件。

    一天夜里,我又被卡住了,整整一小时只憋出两句看不顺眼的话。我急躁地翻开一本书,心不在焉地读了起来。这是原《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李宗陶的一本访谈录,在书的扉页,多年前的自己记了一小段话:人的内心与表象,灵魂与外部现实之间有一个“界面”,一个好记者应具备“打通”这个界面的能力。只有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具有生命力。

    这句话猛然击中了我的心。我意识到,采写中遇到的种种困扰,都和我并没有真正努力去“打通”那层界面有关。

    我试着改变——不再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沉下心来,去感受他们所有细微的情感。虽然这拉长了采访时间,但几番尝试下来,居然真的有了意外收获。

    稿件见报后,一位医疗队员对我说:“谢谢你,你写出了我们表达不出来的话,读着读着,大家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那一刻,我的眼眶也红了。就像李宗陶说的一样,当你触摸到那层“界面”,甚至只是在上面游走,都是空山雪霁,云卷云舒的时刻。

    李宗陶的话和那一刻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此后再写人物稿件,甚至写其他类型的报道,我都不再慌张——我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以及该怎么做。

    我想,这也许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亦或许是成为记者10年来,最重要的感悟之一。

    这是我的第十个记者节,我十分庆幸自己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它让我能更透彻地审视自身,更清醒地看待世界,更真诚地理解生命以及生活。

时间:2020-11-0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