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直面未来 伸手摘星

    ●陈晓丹(日报编辑部)

    与我而言,这一年飞逝得悄无声息。

    过去数年,我每周会为《教育周刊》的线索奔走,随时准备参与一场校园活动;每天不间断地和数个老师交流他们的教学经验;深入挖掘一所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努力将我市教育转型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果呈现给读者。

    几乎每一周,我都在吸取大量信息,我觉得自己像一台缝纫机,在每周最后几天,将这些信息处理成一块块看起来整齐的布料。

    一期周刊从刊发那一刻起,无论我满意与否,都会随着时间流淌而过。

    有段日子,我开始对未来产生困惑和畏惧,也曾有类似信心崩塌的时刻——在这样循环往复的工作中,我究竟还可以做些什么。

    而2020年注定是不一样的。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月底,我被抽调到报社做疫情防控期间的值班编辑工作。7月底,疫情反复,我再次响应号召,前往单位。在这两段近五十天的时间里,我编辑了大量抗疫人物的稿件,少的时候,每天也差不多有七八篇。

    很多时候,我会被这些稿件中记录的人性美所吸引,它们在特殊时期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富有张力——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努力地,为下一段生活蓄力;每个人都在重复的日子中,汲取着全新的、不同的养分。

    在无休的高压工作中,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感动,也看到了人类所能抵达的精神高度。

    9月初的一个凌晨,我结束了最后一天在单位的值班工作。

    走出报社,前一天还空荡荡的马路上已经喧嚣渐起,初秋的风有些凉,但我身上还是盛夏时的裙子。

    恍惚间,我有种奇异的错觉。过去几个月的生活仿佛在霓虹中虚化成一道流光,以倍速加快播放。流光背后,是一张张承载着报社每一位编采人员心血的报纸;是几十天中,报社那一盏盏亮到凌晨三四点的灯光;是电脑主机箱全天不停息运转发出的“嗡嗡”声;是这个城市中,每一张藏在口罩后坚韧而执着的脸、温柔却笃定的脸,以及,即使面对困境,依然饱含希望的脸。

    我想起大概13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坐在大学自习室里,看一本介绍李奥·贝纳的书,开篇第一句是——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至于一手污泥。我的朋友是个天文爱好者,他告诉我,有些星星距离我们几百光年,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它几百年前的样子。那光走了几百年,才抵达了我们的眼睛。

    我想到这里,又想到自己。

    我突然不再畏惧“未来”这两个看上去缥缈又宏大的字。我意识到,时间会拿走一些东西,但也会给予回我们更加厚重的沉淀,就好像距离地球几百光年的星星闪烁出的光。

    如今,我继续如常运行着《教育周刊》,但我好像和自己达成了某种和解。我不再困惑,过去的日子告诉我,别急,慢慢来。

    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它一直都在给我答案。

    不久前,我得到了一次去禾木的机会。

    那个晚上夜阑人静,气温寒凉,星空磅礴璀璨,密得像是随时都会有一两颗坠下来。

    我伸直手,好像真的摘到了星。

时间:2020-11-0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