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纵深
默默前行,争做浪花一朵
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战线提质增效实录
田华英 郭俞杉 察兴辰 骆飞飞 周伯玉 

    总有一些人,注定是力挽狂澜的一份子;总有一些人,注定会被未来所吸引,孩童欢乐般怀着无穷无尽的渴望向未知发起挑战……

    一如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所这群人,他们正为打赢中石油集团公司提质增效攻坚战和效益保卫战、为打赢新疆油田公司提质增效攻坚战、为响应建设大油气田号召而加班加点。

    因为他们坚信,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路”,或激流险滩、或风微浪稳、或高山峻岭、或广阔平坦,但只要心向往之,纵使踏过泥泞,走过荆棘,最后,必将到达繁华。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默默无闻的加班;没有摇旗呐喊的声势,有的只是悄无声息的行进……

    齐洪岩的“办公桌”

    “办公桌”代表 的科研精神

    敬业奉献

    桌子上成堆的材料、硬邦邦的馕饼、皱巴巴的苹果、方便面,还有药

    率先垂范

    为了带个头,搬进联合办公室,与团队一起奋战,头一带就是两年多

    宽大的桌子上,各种资料和汇报材料、分析材料摞起来,堆得高高的。

    这些资料的最上面,是一个被塑料袋包裹的馕饼,硬得像块石头,掰都掰不动。

    这张桌子上,还有3个皱巴巴的苹果,一盒方便面,藏在资料堆的角落里;一个大得跟壶一样的水杯里,满当当的茶水往外丝丝冒着热气……

    被资料压着的一盒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表明桌子的主人的身体正被某种疾病侵袭着……

    桌上并排摆着两个电脑屏幕。

    屏幕上,一个三四岁和一个一岁左右两个孩子相拥而笑的图片,显示着办公桌主人温情脉脉而又柔软的一面。

    这是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楼350室、玛湖百口泉乌尔禾联合办公室,进门右手第一张办公桌的样子。

    办公桌的主人,是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所所长齐洪岩。

    在这间联合办公室里,8个人分两边背对背面墙而坐,中间,是一张大大的会议桌,这是他们奋战、激烈讨论的战场……

    齐洪岩其实是有独立办公室的,但从2018年上半年,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他搬到了联合办公室,并将办公桌摆在了门口,“算是带个头吧。”

    这个“头”一带就是两年多。

    他和团队在这个联合办公室的战斗,到了今年更是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2020年4月,为响应中石油集团公司“提质增效”攻坚战号召,新疆油田公司提出了三大战略:即矿权战略、油公司战略、关爱员工战略。

    三大战略中,矿权战略位居之首。而评价所,正是矿权战略转化的推进者和落实者。

    而在勘探开发研究院2020年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中,“实施高效勘探,发现优质储量,确保油田公司三级地质储量和产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被列入研究院科技增效的首要任务。

    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所,又是探明储量的主要责任单位。

    这对评价所不足百人的科研团队来说,“压力山大”。

    形势异常严峻,挑战前所未有。

    齐洪岩和他的团队虽然是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大家庭里最普通的浪花,但他们的斗争精神正散发着激情与活力,助推着“提质增效”这只“大船”的行进……

    何真的“接力棒”

    “接力棒”代表的科研精神

    责任与使命

    被社会被祖国需要着,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执着与热爱

    准噶尔盆地是书写梦想的地方,为了这份热爱,加班加点、忘我工作不算什么

    晚上或周末,回到单位加班或学习时,看到院子里背着书包蹦跳着走过的小朋友,或办公室里角落里安静做作业的小小背影时,何真总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这些跟着爸爸或妈妈到单位加班的孩子,让何真瞬间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每天放学后,他总是被在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的爷爷带到单位,爷爷加班,他写作业,很多时候作业写完了,爷爷还在灯下忙碌,他就边看书边等,常常等着等着就在沙发上睡着了……

    28岁的何真是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所玛湖评价研究中心的一名地质科研人员,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物探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没有任何犹豫,他回到了克拉玛依,回到了爷爷以前工作过的地方,回到了陪他长大的地方。

    研究生毕业时,何真其实有更好的选择,但克拉玛依有他的亲人,更有他愿意书写梦想的地方——准噶尔盆地的广袤天地,有着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2020年2月20日,席卷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刚转正还在社区当志愿者的何真突然接到单位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到单位封闭工作。

    想都没想,他一口应承下来。当单位问他是否有困难时,他说“没困难。”

    等到单位,何真才发现,所长齐洪岩和二十多位同事都已经到位。何真也才知道,他将和大家一起参与“玛湖500万吨油气规划”项目的方案设计工作。

    “因为疫情,滞留外地的同事们回不来,工作不能等,只能全部靠我们自己。”何真说,作为一名刚刚从实习生转正的新人,能和所里的“大咖”们参与如此重要的项目,何真特别惊喜,也第一次感受到被企业需要、被国家需要的激动。

    “和平年代,我们一生中,能为社会承担的机会不多,能报效国家的机会也不多。”何真第一次觉得,自己很重要,“这种感觉很奇妙。”

    封闭期间,何真被一种热火朝天的氛围引领着:大家吃住在一起,加班加点,晚上12点还在讨论……

    热火朝天的氛围,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何真迅速成长了起来:大家都集中一起工作,有任何问题,马上就可以问身边的专家、同事,有时甚至不需要问,看看别人怎么干,就懂了一大半。

    封闭工作的日子里,何真收获的,不止是参与大项目的激动和快速成长,更收获了一种力量和精神。

    28岁的何真,算是封闭团队里的年轻人了,但他发现,每次加班到深夜3、4点的时候,他就已经扛不下去了,但齐洪岩和其他项目长,一个个却精神头十足……

    慢慢地,从大家的言行中,何真悟出一个道理,支撑大家忘我工作、加班至深夜的,是责任、是热爱、是使命,是“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克拉玛依油田科研人的精神。

    何真说,在他们的身上,他仿佛又看到了爷爷的身影。

    如今,封闭结束了,何真和评价所的全体科研将士正在应对低油价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奔驰……

    二十多天的封闭会战,加班加点,让何真对油气评价事业的热爱和理解又增加了几分,为了这份热爱,他做了严格的工作计划:每周一、二、四晚上到单位加班或学习;每周三晚上打球锻炼身体;周五晚上休息,周六、周天加班工作学习……

    随着提质增效攻坚战的打响,工作方向和思路以及要求都有了更多的变化,何真也找到了应对之策:“学习+实践”能战胜一切。

    科研一路怎么干

    李映艳的信心

    李映艳,35岁,评价所吉木萨尔页岩油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页岩油开发方案优化组成员,1岁孩子的母亲。她说——

    作为石油行业的一份子,油价是我们关注的热点,此次低油价和疫情叠加带来的危机,作为中石油企业的员工,作为新疆油田公司的员工,作为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名员工,大家对危机的认识都很清楚,基本都有心理准备,正是因为有这份认识,大家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全情投入,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

    受油价影响,开发建产的理念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场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更难干了,对研究的精度要求也提高了,我们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公司降本增效的目标。

    张景的办法

    张景,35岁,评价所玛湖开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玛湖开发方案优化组成员,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他说——

    搞好研究,保证产量保证效益,这是油气评价科研人员降本增效的唯一出路。

    而想通过研究降成本,就必须更加明确研究目标,做到研究对象和措施精准化,全面提高认识,使认识对现场指导更精准,而这必然会导致工作量大幅提升,需要科研人员做更多前期细致的研究、加大现场跟踪力度和研究深度,更加频繁地观察钻探轨迹等等。

    因此,对于玛湖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全体来说,搞好研究,保证产量保证效益,最大的潜力在人,只要做好全体科研人员的工作,激发大家的潜能,发挥大家的主动能动性,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在危机中找到生机。

    科研将士有打算

    钟磊的乐观

    钟磊,38岁,评价所玛湖评价中心主任,玛湖中浅层高效项目组成员,5岁孩子的父亲。他说——

    低油价危机来了,但大家都很乐观也很有信心。这种乐观和信心源自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强大的物质基础源自我们研究的区块。玛湖区块是准噶尔盆地最富裕的区块,就像是一个聚宝盆一样,地质条件非常好,从上到下每个层都发现了油藏,储存规模非常大,尤其是中浅层,规模虽然小但效益非常好,我们只需要把研究工作做实做细,再通过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措施,高效勘探评价、高效发展、提质增效就不是难题。

    而克拉玛依油气科研人半个多世纪以来,肩抗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一路披荆斩棘铸就的 “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精神,为我们战胜危机战胜一切提供了精神力量。

    李亮的打算

    李亮,37岁,评价所沙湾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红车拐规模储量方案优化组成员。他说——

    随着提质增效攻坚战的打响,大家面临着研究难度的增大、研究方向的转变,研究理念、工作思维和手段措施等变化的难关,但大家的观念转变都非常快,在做任何方案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深化研究实现方案优化,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能让方案更细致,怎样通过提升认识找到效益更好的油藏,实现提质的空间和目标。

    在危机和困难面前,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我们对企业、对油田、对行业、对自己都充满了信心,因为克拉玛依油田的辉煌发展历程,正是从一次次危机中涅槃而来,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投入工作,扛起自己肩负的那份责任,危机就一定会过去。

    首席记者 田华英 通讯员 郭俞杉 察兴辰 记录整理

    图片由本报通讯员 宋绍宁  张巍 摄

时间:2020-06-10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