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坚守中的“玛北铁三角”
罗薇

左起:步学军、钱锡平、向东。

    “老钱,你这换上这套工装看起来精神多了。说起来,咱们仨还没正儿八经地拍过照呢,快过来,咱们一起合个影。”11月10日,向东站在“守望石”旁,向钱锡平挥手催促着。

    看了看身旁的步学军,钱锡平一边整理衣角,一边站在两人中间,一手搂住步学军的肩膀。

    相机“咔嚓”一声,被称作百口泉采油厂玛湖第一采油作业区“玛北铁三角”——向东、步学军、钱锡平的身影就此定格。

    “玛北铁三角”

    1998年,向东第一次来到玛北小站时,他的眼前只有两座铁皮房,而这就是该作业区向东站的前身——玛北采油站。在他身后一望无垠的玛湖戈壁上,被刷得鲜红的玛2井正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身姿。

    向东拍去身上的尘土,换好工作服,便开始投入拉油、取样、排蜡、观察压力等日常工作当中,日子就这样年复一年继续着。2000年,步学军来到了这个采油站;1年后,钱锡平也来到了这里。

    “玛北铁三角”也在那年固定下来,向东是班长,钱锡平和步学军是副班长,分别管理一名员工。他们这5人小站,共同管理着约八十口油井。作为班组“领头羊”,向东组织协调班组的正常生产运行,步学军、钱锡平协助向东,确保站内工作有序运行。

    “指路明灯”

    这几年,让向东印象深刻的不是玛湖的油井,而是玛湖的天气。“不论在哪里,我的工作都一样——那就是守好井,每天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他说,“但是玛湖的天气太变化莫测了,一刮风,沙子被风刮到门边,堵得铁皮房门都打不开;一下雪,大家每次出发巡井,往返的路总不太好找,现在想来,我还是很担心。”

    对此,步学军却很平静,他认为风沙虽然大,只要准备好干粮,等到了约定的通讯时间,联系好外界就能出门。“更何况,就是担心我们夜巡期间迷失方向,向东总会给我们当好‘指路明灯’。”步学军笑着回忆,“每次,我们在雪天外出巡井找不到路的时候,都能看到远处,向东正绕着铁皮房,用信号灯晃来晃去。”

    听到这话,不爱说话的钱锡平看着步学军,赞同地点头。

    现在的玛湖,小站附近矗立着通讯塔,塔上还专门安装了一盏红色信号灯——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因天气影响通讯信号而在夜巡时迷路了。

    “排蜡神器”

    有一年冬天,钱锡平结束了巡井工作,回到宿舍,他拍去身上的白雪,搓了搓双手,靠在电暖器旁,对向东说:“咱们这个站,管理的油井大多是自喷井,还常常结蜡,虽然排蜡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这项操作耗时太长,尤其到了冬天,每口井排蜡需要近两小时。要是我们能用闸门排蜡就好了,这样速度就快多了,咱们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排蜡时间缩短一点儿?”

    “利用闸门排蜡?”向东将这句话记在了心中。

    “用闸门应该怎么排蜡?排到哪里才能保证环保?”那段时间,闸门排蜡成为了向东日思夜想的事情。

    一天,正在苦思对策的向东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在油嘴下方开通道,利用闸门控制排蜡,将蜡排至油罐,这不是既节省了时间,又环保了嘛。”想通了其中的关键点,向东立即组织大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设计排蜡装置。

    2018年,他们又对这套装置进行了改进,减少了冲击排蜡闸板造成的损坏,并实现了不停产排蜡。

    2019年,向东所在班组的《自喷井井口排蜡装置》课题也获得了自治区QC成果一等奖。如今,自喷井井口排蜡装置已在玛湖油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奉献光热

    步学军曾经获得安全技能大赛集团公司级团体二等奖,并以采油工身份获得井下作业公司修井作业抢答比赛一等奖,但是这些荣誉对他来说,却比不了与向东、钱锡平一起坚守玛湖22年的时光。

    他说:“我和老钱见面时间不多,基本只有在交接班的时候才能见,过去我还经常外出参加比赛,这样只能麻烦向东、老钱帮我顶班。虽然我获得很多荣誉,但是没有他们支持我,我怎么能安心比赛呢?我为有他们这样的同事感到自豪。”

    向东坚守玛湖22年,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值得他骄傲的事情时,他回答:“时间验证一切,向东站连续22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获得过12项采油班组及基层作业队相关荣誉。这就是最值得我自豪的事儿。”

    守望戈壁22年,终于守来大油田。22年来,向东站已累计产油达一百万吨。

    而“玛北铁三角”——向东、步学军、钱锡平,还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地方继续奉献他们的光和热。

时间:2020-11-17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