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入门码农”见证智慧发展
——记重油公司信息管理站自动化室党员王栋
沙 露 张又文

王栋正在编写程序。 本报通讯员 张又文 摄

    “码农”是部分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一个自嘲的称号。成为“入门码农”,是他用10年的编程代码换来的。

    从2007年至2019年,他见证了重油公司智慧发展的每一步,为与团队共同为智慧油田不断注入“智与质”的蜕变。

    他叫王栋,是重油公司信息管理站(自动化中控站)自动化室的主任。他工作12年,入党4年,连续4年被评为油田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

    由自主到自立

    “当时信息所只有一个自动化室、一个计算机室,因为我所学专业偏自动化,我就成为了自动化室的一员,加上室主任,一共两人。2008年的自动化水平非常低,一周5天班,其中3天都在闲着。”王栋笑着说。

    10年前,重油公司仅有的数据远程监控自动系统是锅检配站;10年后,该公司223座单井站区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监控及站区自动打油、自动计量等多项功能。

    过去,“打油”这项工作需要员工下班前去大罐浮标处拉一拉,要验证泵是否正常,也要通过“拉浮标”这一动作来验证。每天下班前,公司一线员工集中拉浮标导致来液蜂拥涌向集输处理联合站,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如何通过自动化系统解决这一问题,缓解来液压力?

    自2012年起,王栋与自动化室人员着手对采油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展新一轮的开发调试,从前期调研到数据编写、从后期制作到现场试用,均独立制作。当年,这项系统全面投入运行,通过传感器技术加数据远传,实现无人操作即可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及现场液位控制。在制作的同时,他们不断完善,修复了乙方单位过去在编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王栋对这样大规模的自主化程序并不满足,在开发后期,他还对生产一线班组的控制柜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加装信号灯等技术融入,让一线班组员工通过控制柜的信号灯发现问题所在。

    不仅自主,更要自立,王栋及团队人员召集公司一线各单位员工开设自动化维护培训人员培训班,培养属于自己的自动化维护人员,让信息自动化惠及更多一线员工。

    代码编写、现场调试、技术升级换代看似信手拈来,可王栋这一路走得并不平坦。

    百炼方成钢

    对王栋来说,管理不但要有方法,还要掌握核心技术。

    过去,重油公司信息自动化方面都是依托乙方单位人员的开发、制作、投用,对于公司自动化人员来说,仅需要做好乙方人员的管理即可。但如何管得好、管得住呢?

    王栋认为,只有将管理、技术紧紧抓在自己手中,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位。

    2015年起,王栋踏上了“码农修炼之旅”,做编程、写代码,为2016年的维护现场打好基础。

    如果说现场维护是一门课程,王栋就为这项课程整整预习了一年。从2015年上半年起,王栋及信息所人员每天都会加班——19时准时开会,大家把一天学的自动化内容和编写的自动化代码进行讨论,每晚加班成为了家常便饭。

    10年光阴,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编程、数据库等相关知识。看不懂代码、玩不转编程,他就追着程序厂家相关人员学;维护遇到瓶颈、优化不知如何下手,他就求学上门。

    信息自动化工作仅仅依靠个人进展甚微,王栋及团队成员紧密联系各采油作业区自动化管理员,利用两年时间将公司采油作业区232座计量站的自动化设备、设施、仪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每年为公司节约维护成本20万元以上,为建设“智慧重油”奠定了基础。

    3650天,重油公司带着他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也愈发“百炼成钢”。

    智慧遍一线

    智慧油田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有理论更要有经验与实践。

    在一次日常的维护中,王栋通过与一线员工沟通交流得知,单井油量计量是一线员工的一块“心病”:计量器具故障率高、计量时间、维护周期长等问题常常制约着生产的脚步。

    为此,王栋将问题多方汇总,用两年时间,与信息所所长陈雷及管理技术人员探讨研究出了“流量计+含水仪模式”,实现单井液量、油量的自动计量,现场试用后效果显著,目前正在每口单井上全面推广。

    王栋认为,智慧油田大局面的逐步形成中要以生产为出发点,以员工操作为落脚点。

    点开重油公司主页,可以看见网页发布版的分线计量、集中监控等数据参数;他们通过建立生产设备设施辅助管理系统,为公司各层面的工作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撑,便于科学、准确地进行运行情况管理;自主完成了单井知识库建模,迁移脚本编写,试、录、测、钻井等相关33张数据表及各类静态数据迁移,基于数据基础上开发出“搜井”网页搜索引擎等功能,为公司技术人员开辟了全新的数据查询方式,为注汽地质设计、地质动态分析提供基础信息。

    其中最大的优势莫过于改变了重油公司的管理制度,让管理现状与时俱进。

    重油公司发展30年,夜班制度是“老重油人”用岁月熬出的一段光阴。如今,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自动打油、自动传输、自动启停等设备应用的投入解放了公司夜班人员、节约了车辆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变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现状发生了大变化。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近日,重油公司克浅井区出现了一个“新家伙”——巡检机器人。王栋说:“这个巡检机器人脚踩履带,头顶摄像头,通过规划路线,巡检至每一口油井,用摄像头拍下数据,再原路返回,交上一天的‘作业’。通过给巡检机器人规划巡检路线,它自己就可以到生产现场将现场仪表数据拍摄回来,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巡检任务。同时,我们还在供汽联合站脱氧塔顶塔顶加装了‘鹰眼’设备。通过‘鹰眼’变焦功能,可清晰看见10公里内的抽油杆,生产现场一览无余。”

    从人拉肩扛的“苦时代”到“数字化时代”,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时代,信息自动化工作者王栋,见证了重油公司打造智能油田的发展大跨步。

时间:2019-08-27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