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大厂的样子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履行国有企业经济社会责任纪实
田华英 张晶 杨凯

采油二厂所在驻地——今日白碱滩区一角。本报通讯员 钱旭东 摄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采油厂,截至12月17日,建厂60年来累计为祖国生产原油10079.7万吨,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国石油系统中,是名副其实的“大厂”。

    以采油二厂为主要城区建设力量的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也从60年前因实际地貌而命名的“白碱滩”变成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的“小江南”。

    采油二厂似乎就是上文所述的样子:原油产量高,生态建设好。

    可是,当记者走近采油二厂、走进采油二厂之后才发现,这个厂真正的样子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国有企业应有的样子,是“大厂的样子”。

    大厂有大担当

    采油二厂的办公楼距离217国道只有80米。他们并不是因为地价便宜而选址于此,而是采油二厂职工“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担当的感性表达。

    60年来,采油二厂的办公场所换过4个地方。

    1960年入冬时节建厂之时,正值白碱滩油区大规模开发阶段,油区面积以“日新周易”的速度扩张。为了靠前指挥,各级管理部门不设固定办公地点,“开发会战打到哪里,哪里就是厂部。”采油二厂第一代采油工、今年已经83岁的冯义说,“帐篷、地窝子、车厢都可以办公、开会、睡觉。”

    经过几年的高速扩张,到1964年,采油二厂的生产辖区面积基本稳定了。当年建成了第一个注水站,有100名员工来到这里工作。所以,这里被叫做大家称为“101注水站”。

    随后,大家齐动手,在注水站旁边建起了采油二厂第一片固定办公兼生活区——5幢土块儿垒成的窑洞。“这样,就可以时时刻刻听到油流的声音,大家心里踏实。”时任采油二厂总工程师的谢洪吉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嘴角依然挂着幸福的微笑。

    如今,“101窑洞”已经成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改善了,白碱滩区也越来越像个城区的样子了,采油二厂盖起了砖混结构的办公楼。为了方便职工交通和生活,厂党委特意把办公楼地点选在靠近居民小区和菜市场的位置上。

    随着油区产量的不断增长,厂职工数量也在增加。渐渐地,这幢办公楼不够用了。同时,智能油田的建设,也对办公楼的设施提出了现代化要求。

    2010年,具备远程智能生产功能的采油二厂新办公楼在217国道北侧80米处拔地而起。

    这样的办公楼选址似乎不科学——国道上车流量很大,大家不怕吵吗?

    “绝大部分职工还是希望离油区近一些,越近越好。”采油二厂时任工会主席何保华指着国道对面的油区笑道,“厂党委理解大家的感情,也就顺应民意了。”

    为了离油区近,采油二厂人甚至不惜离开采油二厂。

    1992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前身)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发现了亿吨级的石西油田。时任采油二厂厂长崔民权代表全厂职工找到局领导抢“采油权”并获得成功——以采油二厂为班底,组建石西油田作业区。

    于是,只需要80名职工的石西油田作业区,却有三百多名职工争先恐后地报名。这意味着这些第二代采油二厂人将离开经过三十多年建设而设施完善、运行顺畅的采油二厂,离开已从盐碱荒滩变成烟火人间的白碱滩区,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重新在沙漠中拓荒。

    2020年11月1日,在建厂60周年简朴的表彰会上,在场的三代200名采油二厂职工代表齐声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时,很多人的泪水沾湿了口罩。

    大厂有大作为

    这一亿多吨的原油,不是在如同海绵一般“戳个窟窿就冒油”的中东油气富集区采出的,而是在以中低渗砾岩、特低渗砾岩为主要油藏类型的骨头般的地层中“榨”出来的。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援华石油专家反对在包括白碱滩在内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大规模勘探开发石油,而应该到别的地方寻找油田,因为这里的原油储层大多属于中低渗和特低渗砾岩,不具备天然产出条件,就算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产量也不会高。

    鉴于国家经济建设对能源需求的紧迫性,中方没有完全采纳苏联专家意见,在广泛勘探的同时,将白碱滩区作为重点勘探开发区。

    时任采油二队(采油二厂的前身)队长的邓国寿心一横:“不是水田就不能种庄稼了?我们挑水也要种出庄稼!”

    他们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专门想办法在“骨头里榨油”。

    1958年,“多层系采油法”诞生。运用这种工艺,可以在一口油井里同时开采多个油层的原油。这样一来,不但产量提高了,而且还降低了成本。

    1959年,新疆油田的年产量突破100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年产量的40%,在大庆油田全面开发之前,撑起了祖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而采油二队的年产量就有80万吨。采油二厂也是因产量高而成立的。

    面对先天不足的储层,60年来,采油二厂毫不动摇地一直“在骨头里榨油”,成为了“榨油专业户”,“榨油”水平也日益提高。

    1978年,采油二厂年产原油突破200万吨,成为了新疆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也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采油厂。1990年8月,采油二厂被评为新疆“一级企业”和中国石油“中国西部油田开发的典范”。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油田的宿命就是产量越来越低:曾经的世界最大油田——苏联巴库油田、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已经枯竭的玉门油田都概莫能外。

    采油二厂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1996年,已经创造了“连续18年保持200万吨以上年产量”奇迹的采油二厂退出了“两百万吨采油厂俱乐部”。

    但是,不服输的采油二厂人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暗战15年,自主研发出“二三结合”开发工艺,终于在2010年重新攀上年产200万吨的高峰并一直稳产到今天。

    在采油二厂刚刚完成的“十四五”规划中,他们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年产油气当量400万吨。

    为什么采油二厂敢于翻倍式的“逆生长”?

    因为经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他们手里已经掌握了足以向全世界低渗透率储层油田输出的工艺技术——先进者是中国人了!

    大厂有大情怀

    一城绿树半城花的白碱滩区,比不得大运河开通后“搬运”来的北京城,而是以采油二厂为主要建设力量,在60年前地表水为0、土质为重度盐碱质土壤、冬夏温差超过93摄氏度、8级以上狂风天气超过年均72天的气候条件下,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

    出于国家对能源紧迫性的要求,从建厂之初到七十年代末期,采油二厂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原油产量方面,没有多余的精力改善生态环境。

    采油二厂对恶劣的原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于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985年,54岁的采油二厂党委书记王延明主动要求提前退休。他自己给出的理由是“身体原因”。可是他在要求退休的同时,却提议组建采油二厂绿化委员会,并且毛遂自荐担任绿委会主任和下属的绿化队队长——一个没有行政级别、没有办公室、天天扛着锄头铁锨的主任、队长。

    他把白碱滩区西北角的一处垃圾场作为“绿化工作处女地”,因为白碱滩一年四季都刮西北风,他要让这处污染源成为防风林。

    他这样做,更是为了让从鸟语花香的南方各大学分配来的“宝贝大学生”不要离开白碱滩、不要离开采油二厂。

    这个曾经的正处级干部带着一群小学文化程度的女家属工,冬天掏厕所积肥,春天选树种插条,夏天挑担子浇水,秋天包毛毡防寒。直到记者采写这篇报道时还未停止——王延明已经89岁了。

    而那座垃圾场早已成为了一座花果园。采油二厂全体职工力排王延明一个人的反对意见,硬是把它命名为“延明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王延明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采油二厂人。1995年8月,采油二厂提出了创建“高效区、科技园、文明村、小江南”的企业发展目标。

    在已经高质量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基础上,2016年,采油二厂又提出了“卓越团队、高效企业、智慧油田、和谐家园”奋斗目标。其中的“和谐家园”就包括了“生态环境从绿化向美化提升”的具体指标。

    显然,2019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的“白碱滩”已经名不副实了。“杨柳争春荷妆夏,五色妍秋草眠冬”是白碱滩区作为克拉玛依这个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真实写照。

    因为以采油二厂为建设主体几十年如一日创造绿水青山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内地高端人才选择在白碱滩安家兴业。2010年12月,白碱滩区正式挂牌“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目前,已有35家高新科技企业入驻,吸引内地人才5872人。2019年,开发区产值达到16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0.9%。

    因为创造出了绿水青山,所以换来了金山银山——这是已经并继续发生在采油二厂的事实。

    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大厂究竟是什么样子——

    近看,是“一手向科技创新要油,一手向盐碱荒漠要绿”的开拓者的样子;远看,是“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中国石油人的样子;透视,是“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的国有企业的样子。

时间:2020-12-22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