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克石化‘访惠聚’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之一
脱贫脱尽 攻坚功成
——克石化公司派驻喀什地区莎车县“访惠聚”工作队及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纪实(上)
谷胜

克石化驻莎车县总领队、18村工作队队长蒋革新和村民一同下地劳动。

18村道路改造前。

18村道路改造后。 本版图片由本报通讯员 米尔夏提·尼加提 摄

    

    本报记者 谷胜

    通讯员 米尔夏提·尼加提  

    作为党和国家部署的一场重大战役,脱贫攻坚以其波澜壮阔和美好愿景让人振奋,更令万众瞩目。

    “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实践中,是我们的光荣。”这是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派驻喀什地区莎车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与第一书记们的共同心声。

    自2015年克石化公司派出驻村工作队以及2018年又增加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脱贫攻坚的将士们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将自己放置于田地间,放置于农户中,放置于扶贫帮困和攻坚克难的伟大实践中。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克石化公司驻村工作队入驻的艾力西湖镇17村、18村、20村,第一书记入驻的恰尔巴格乡2村、3村、5村、6村、7村、8村,所有贫困户均实现脱贫,所有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有的村已达上万元。如今,不仅村民的收入高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了。

    克石化公司驻莎车县工作队总领队蒋革新说,在大家前赴后继、倾情付出的努力下,克石化公司派驻喀什地区莎车县各村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伟大的功绩必定有其难忘的历程。我们走近它、回顾它,是为了更好地见证这一荣光的历程。

    脱贫攻坚不畏难

    2019年7月,新派驻到莎车县艾力西湖镇18村的工作队员米尔夏提·尼加提眼前所见是:村里还有很多的土路,有的村民依然住土坯房、睡土炕;有的村民家的土坯房墙体已经开裂;有的贫困户家里没有任何现代家具,更别说电器了……

    似乎不可思议,但这却真实存在。据在这里驻村时间较长的工作队员介绍,2015年工作队刚入驻时,村里不仅没有路灯,而且全是土路,进到村民家里往往会满脚是土——因为踩一脚,地上的虚土就能扬起一两尺高。

    克石化公司驻村工作队入驻的分别是艾力西湖镇17村、18村和20村。这三个村的情况分别是——

    18村是克石化公司定点扶贫村,2017年被定为深度贫困村。所谓深度贫困,是指贫困发生率大于20%,而当时18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3.7%,年人均收入只有2638元。

    20村为国务院挂牌督战深度贫困村,截止到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14.3%,未脱贫人口近两百人。

    17村属于一般村,情况相对较好,2019年尚未脱贫的有7户24人,贫困发生率为2.9%。

    这三个村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多,一户家庭大都有四五个孩子。此外,村里还有部分残疾人。这对扶贫工作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更大的挑战,抑或说贫困的最大根源,我认为还是村民的思想观念问题。”2019年7月担任驻莎车县工作队总领队兼艾力西湖镇18村工作队长的蒋革新说,“这里不缺土地,不缺资源,村民普遍缺乏的是脱贫的愿望和动力。”

    在这一点上,当地村干部有着更深的感触。

    现为18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帕提古丽·木明说,2015年工作队到来之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由于思想落后,村里妇女没有参加工作。孩子的教育也没有人关心,村里的学校基础设施也很糟糕。2017年7月,她进入村委会工作时,7名村干部只有1人会讲国家通用语言。

    艾力西湖镇党委书记龙世新也向记者提及,在工作队到来之前,村干部文化水平低,服务意识弱,管理手段硬,普遍缺乏脱贫意识,以至于到了2019年初,18村还戴着“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脱贫后面加上攻坚两个字是极为贴切的,我们就是来攻坚的。”蒋革新说,“困难是有很多,但我们石油人始终抱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

    蚊虫叮咬只等闲

    当记者询问工作队员最令他们感到头疼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人都把蚊虫叮咬列入其中,而这些蚊虫中,最令工作队员挠心的当属跳蚤。

    驻20村的工作队员陈峤郴说,2018年他刚来时,被跳蚤咬得浑身发痒,整晚睡不着觉,早上还要早起忙工作,只有强打精神,撑到中午再补个觉。现在回想起来,他都心有余悸。

    驻18村的刘建新是2015年第一批入村的工作队员,除了2016年回克拉玛依工作了一年外,从2017年起,他一直坚守在18村。

    作为工作队的扶贫专干,年过半百的刘建新入户村民家的频次最高。他介绍,那时村民都睡土炕,土炕上铺一层毛毡,轻轻一拍,毛毡上就会腾起一股土灰。由于村民家的院里一般还养有鸡、羊等禽畜,每次入户之后,他都会遭到跳蚤的叮咬。

    “说来也奇怪,跳蚤一般不叮咬村民,似乎有些‘欺生’,有时甚至只是和村民握个手,也会受到跳蚤的特别‘照顾’。”刘建新说,“现在条件好了,村民基本都睡床了,而且实现人畜分离,跳蚤明显少多了。”

    10月11日,17村工作队员王波掀起裤角,指着小腿上的多处疤痕对记者说,这都是两个月前,被跳蚤叮咬、他忍不住挠烂后留下的疤痕。他触摸着这些疤痕,那些“痒”的记忆似乎又被唤起了。王波挠了几下,一处疤痕就出血了。“我们现在都已经习惯了。”王波轻描淡写地说。

    蚊虫叮咬是一方面,因早期水土不服、工作压力等原因造成的身体不适也常常发生在驻村工作队员身上,驻20村工作队副队长范志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017年7月左右,已经驻村快半年的范志强不知什么原因,全身开始起红疹。“除了脸上,浑身都是,尤其到了晚上感觉特别痒。当时,我两条床单上全是血点。”他回忆。

    到了11月,范志强的症状又加重了,他只好前往镇上的医院输了4个小时的液,然后再回来工作。就这样坚持到当年年底,挨到自己休假的时候,范志强才返回克拉玛依就医。医生告诉他,他患上的是一种皮肤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力低下所致,需要好好调养。12天的假期过得很快,尽管他的病症没有根治,范志强还是按时返回了工作队。

    为了工作队员身体健康,克石化公司对范志强的工作进行了调整。2018年,他返回了公司。

    2020年,扶贫工作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为确保彻底打赢这场战役,克石化公司又进一步加强了工作队的力量,这时,范志强又被派回20村——因为如果派一名新队员,驻村之后至少要适应3个月,而范志强已是轻车熟路了。但这一次驻村前,他有些犹豫了——妻子面临手术,孩子也即将升学。

    “我是一名党员,大战之际必须要冲在前。”范志强说。

    驻20村工作队长周延军说,在驻村过程中,工作队员们可能都会有困难,谁都有委屈,但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他们都选择了奉献。

  产业就业腾细浪

  “看,这些都是我们晾晒的干菜。”10月11日,蒋革新指着村委会门口整排树上被绳子挂起来的茄子条说,“在整个莎车县,我们是第一家制作干菜的。”

  蒋革新介绍,现在种菜的村民越来越多,特别是到了八九月,蔬菜大量上市,农民也卖不出好价钱。看到这种情况,蒋革新就提议,在菜价最低的时候,将茄子、豆角、辣椒等都晾晒成干菜,等到夏季过后再出售,以增加农民的收益。

  晾晒干菜时,不少路过的村民都很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这些蔬菜晒成干条?因为此前他们都没有吃过干菜。但在今年8月莎车县举办的农博会上,县领导对18村展示的干菜大加赞赏,认为他们的做法很有创意。

  今年10月1日前,18村晾晒的干菜被装成4200袋(每袋重300克),全部被克石化公司的职工以及克拉玛依金龙镇的商家买走。

  制作干菜只是今年的一个小创意。蒋革新介绍,近两年,各驻村工作队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努力扩大就业,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

  目前,18村已成立种植、养殖两个合作社和一个就业服务中心。据介绍,合作社的成立不仅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而且还可以充分释放劳动力。

  拿养殖合作社来说,农民把羊送到合作社代养,合作社就会按每只羊80元的价格,给农民发补贴,两年后,羊还会返还给农民。合作社养殖期间,如果母羊生了小羊,则算作是合作社的利润,而入股的农民到年底就可以拿到利润的分红。

  羊多了,合作社可以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从而带动相关副业发展,如以前,麦秆、高粱杆、玉米杆等多作为废料,而现在都被加工成饲料。与此同时,农民也能摆脱每天要照看为数不多的羊的羁绊,可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这种做法不论对该村的贫困户,还是一般户,都是很好的劳动力释放。

  2020年,18村有42户村民把羊送到合作社而受益。

  17村最大的特色是土地流转。该村的土地流转工作不仅是艾力西湖镇搞得最早的,也是面积最大的。驻17村工作队队长麦麦提吐尔逊·艾麦提介绍,2018年村里流转土地1500亩,转给承包商种植棉花;2019年又以合作的形式流转土地1200亩。村民除了收取流转土地的租金,还可优先受雇于承包土地的商家,在此打工再挣一份钱。

  此外,工作队还加大特色种植,如万寿菊、甜菜等;合作开办家具厂;鼓励扶持村民承包鱼塘。2020年,17村人均收入达到9133元,高质量实现脱贫。

  20村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此前贫困发生率高达46%。2019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贫困发生率降至14.3%。

  2020年,工作队继续加强攻坚力度,除了加大特色种植与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还着重加强了就业扶持。据范志强介绍,2020年,村两委和工作队同新疆会普木业有限公司达成扶贫就业基地协议,安排49位村民在此就业;成立众达脱贫攻坚就业服务中心,克石化公司拨款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组织村民进行庭院改造,每天用工300人以上;同时充分使用好政府就业政策,实现就业253人。

  据了解,该村实现就业的村民月人均工资在1500元以上。如果是贫困户,加上土地出让金,再加上低保补助以及国家相关补贴,一人就业基本上就可保证全家脱贫。

  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等各种措施,至2020年9月,20村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扶持扩大就业,是当前加快村民脱贫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蒋革新说。

  真情帮扶润心田

  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改变村容村貌,是各村工作队煞费苦心的一件大事。有人会觉得,这很难吗?花一些钱不就可以解决了吗?其实不然,如果这些事情花一些钱就能解决,肯定不叫难事。

  比如,补助的钱发了,有的村民却用作了他途;有的村民把钱用在了改造自家庭院上,但因资金分配使用不合理,钱花完了,但依然是缺门少窗;还有的贫困户缺乏有效的劳动力来实施庭院改造工作。

  几经反复、现场督促、亲力亲为,工作队用耐心、真心、热心不断化解难题。

  布妮亚孜·亚库普是17村的一位村民,一个人抚养孩子。由于家里缺乏劳动力,她家的院子里非常杂乱,院墙也处于常年失修的状态。

  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组织村里的团员青年一起去帮助她整理庭院。劳作中,原先在公司操作电脑的手在这里拿起了铁锹、坎土曼(一种用于锄地、挖土等的铁质农具),搬起了砖块,和起了水泥。他们的手掌磨出了血泡,手指被树枝扎破,汗水浸湿了后背……

  连续4天,不仅是布妮亚孜·亚库普一家,他们还为村里4户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修建了院墙、整理了庭院。

  一位老人看到大家把她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而工作队员们却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就非要给队员们洗衣服,还想留大家吃饭。队员们不想麻烦老人,就说工作队有洗衣机,也有食堂,干完活儿就离开了,留下跺脚“生气”的老人。

  在工作队的带动下,村里很多村民都对自家的庭院进行了修整,有的家庭还在自家的大门口和庭院里种植了蔬菜、花卉,村容村貌逐渐“旧貌换新颜”。

  各村工作队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还积极为村民跑销售,真正做到“产销”一条龙服务。

  “一想到我种植的核桃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公里,走上了工作队所在公司员工的餐桌,我就特别自豪。”18村村民海妮萨·艾海提感慨地说。

  2019年初,克石化公司结合18村投资建设的“千亩核桃林”项目,决定包销全村的核桃,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促进精准脱贫。

  驻村工作队要收购核桃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核桃销路提前得到保障,让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格外高涨。

  莎车县核桃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多、原料充足,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尽管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核桃树,但艾力西湖镇的各个村距离县城较远,而且,为了能够在九十月份外出采摘棉花,村民们总是在核桃完全成熟前提早采摘,这样往往只能出售价格偏低的青皮核桃。

  为此,工作队员坐下来认真帮村民算经济账,引导村民改变原有的销售模式,劝导村民耐心等待核桃成熟落地,然后去皮晾晒,以更优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增加收入。

  2019年10月18日,经过去皮晾晒的近三十三吨扶贫核桃抵达克拉玛依。此次核桃远销,为村民增收95万元,惠及到全村八十余户村民家庭,让许多村民真切感受到工作队的帮扶是在用真心、真情。2020年,克石化公司收购核桃消费扶贫的行动还在继续。

  全心铺就幸福路

  2020年1月,18村准备成立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备邀请村里的种植能手、同时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艾麦提·喀迪尔作为合作社的法人代表。

  成立合作社要前往县城办理各种手续,这对于很多连智能手机都不太会用的村民来说,就好比让他们走古时候的蜀道。

  帮办手续的任务就落到了驻村刚半年的年轻工作队员米尔夏提·尼加提的身上。

  在此之前,米尔夏提也从没办过类似的手续,但为了搞清楚办理手续的流程,他就先在网上查、向身边的人咨询,让自己心里“有个谱”。

  手续办理过程中,他不仅要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等单位做相关财务登记,还要办理公章和银行对公账号。为了加快进度,米尔夏提就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支在办理窗口边上,随时问、随时查、随时办理。

  尤其是在办理电子签章验证这项手续时,需要合作社的5位合伙人每人对着手机屏幕念一组数字来进行验证。然而,就是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组数字,由于发音、语速等原因,5位合伙人每个人至少念了三四遍才过关,念完后,大家都出了一身汗。

  等所有手续办完出了门,艾麦提·喀迪尔一屁股坐在一处台阶上,点燃一根烟说:“这比我一个人在戈壁滩上独自放养30只羊还要困难得多。”

  10月11日,艾麦提·喀迪尔在家里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合作社的主要参与者今年人均收入2.5万元,如果不受疫情的影响,合作社的大棚种植收入还可以翻一番。而他自己因为还种棉花、养了羊,全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合作社在起步阶段,在拱棚、滴灌等基础设施方面都是克石化公司出资,工作队帮忙干的,而真正获利的却是我们。我想对克石化公司和驻村工作队说声‘谢谢’,这是我的心里话。”艾麦提·喀迪尔真诚地说,“以后,我要继续带领大家致富,同时也会帮助村里的孤儿寡母,让他们的生活也好起来。”

  羊群走路靠头羊。虽然目前工作队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但20村工作队队长周延军却意识到,要持续深入推进扶贫工作,乃至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大力提升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今后逐步发挥继续带领村民致富的作用。

  除了平时的交流、帮扶和引导,周延军还改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和提升村干部的各种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借鉴克拉玛依的社区管理模式,把全村分成7个区,每个区的管理由3人小组负责,分别是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和村小组长,其中,3人小组的组长由村干部担任。

  周延军介绍,虽然3人小组的整体工作是由工作队员来推动的,但“前台”的工作都要村干部去完成。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锻炼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不断树立村干部的威信,让他们今后逐渐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今年9月,周延军把原先的7个区又重新整合为4个区,但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的初衷并没有变。

  蒋革新表示,驻村工作队采取的许多脱贫帮扶措施,其实也是引导今后村民发展致富的有效路径。

  同时,作为强力后盾的克石化公司,也为扶贫工作投入大量资金。2015年至今,近6年的时间里,克石化为3个工作队、6个第一书记所在的村,累计投入项目资金一千一百余万元。

  功成伟业增笑颜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村也安上了路灯,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城里一样。”17村村民布妮娅孜·亚库普说。特别是当路灯亮起的那一刻,村里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场景,让她感慨万千。

  “做梦也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有厨房、卫生间,还有沙发和电视。刚搬进来的那一天,我的心情就像结婚一样高兴。”18村62岁的村民于斯音·司马义满脸笑容地说。

  “就在三四年前,大家出门还坐着毛驴车,而现在大家都骑着电动车,有的村民甚至都有私家车了。现在想想,我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20村的村干部阿曼古丽说。

  截至今年9月30日,克石化公司派驻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访惠聚”工作队帮扶的三个村,全面做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各村“五通七有”实现全覆盖,全面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

  在城里人看来,这里的很多场景也许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但对于一些深度贫困的农村来说,却是在发生了根本的、质的改变之后才迎来的。

  18村党支部副书记帕提古丽·木明说,2017年刚进村委会工作时,她才第一次见到了电脑。后来,工作队的队员帮助她学习,指导她工作。这几年,工作队在村里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好事,这些好事,就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而这些,村民也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现在很多村民都自觉主动地脱贫,而且不少村民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仪表。“和以前相比,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帕提古丽说。

  艾力西湖镇党委书记龙世新说,工作队的到来,主要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通过长期大量的宣传引导,让群众对美好的生活产生了愿景;二是带来了先进理念。不仅是先进的生产模式,还有现代的生活方式;三是带出了一批能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村党员干部。在工作队的示范引领之下,各村各户都呈现出新风尚、新气象、新秩序、新面貌。

  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精英到田间村民,角色的转换、工作的压力、亲情的阻隔,他们默默承受;积极地宣讲、耐心地引导、无私地帮扶,他们义无反顾。

  正如这些工作队员中的一位代表所言:我们是石油人,能参与到这场波澜壮阔伟大壮丽的事业中,虽历经过坎坷,仍感到无比自豪;纵使遇到过波折,当看到村容村貌的改变、村民露出的笑脸,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化作深深地祝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时间:2020-10-27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