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不惧艰辛甘奉献,科技创新成果丰
生产科研 实现统一
姜蕾

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 (图片由勘探事业部提供 )

    沙湾二叠系多个层组获重大突破、玛湖风城组获重要成果、阜东斜坡多层系(康探1)获重大发现、阜康断裂带发现高效勘探新领域、东道海子上斜坡资源进一步落实、腹部高效勘探获新成果,近源岩性展现规模潜力……

    截至目前,面对低油价冲击和疫情防控的双重挑战,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围绕降本增效目标,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在实现试油周期和试油成本双降的情况下,取得了上述一系列勘探发现。

    “这些成果的取得,首先源于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且勇于担当的试油团队。”勘探事业部副总工程师陈超峰说,今年,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一方面牢固抓紧资源掌控核心、把油气发现始终放在第一位,一方面严把方案设计的科学性、过程管理的时效性,统筹预算结算,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管理任务。

    陈超峰介绍,石油勘探过程中,虽然通过钻井、录井、测井等手段,可以了解储层的含油性,但是含油多少、压力多大,有无进一步扩大勘探的必要、以及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等,都需要通过试油来得到验证。因此,试油工作一直被誉为勘探工作的“临门一脚”。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时间的增加,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复杂地质条件和多样的油藏类型,使得传统的试油方法和工艺已无法满足目前新疆油田勘探形势的需要。

    “尤其是目前新疆油田正在勘探开发的低孔低渗储层和高温高压储层,这两种储层特征迥异,试油工艺和风险管控差别很大,这就需要试油团队具备创新的勘探思维、全面的专业知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奉献精神。”陈超峰说。

    据了解,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目前共有老中青三代、10名技术人员。他们秉承不惧艰辛、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工作中,老员工以身作则,充分做好传帮带,帮助年轻员工迅速成长;年轻员工立足岗位潜心学习,难题面前勇挑重担。该团队凝心聚力、通力合作,为新疆油田的勘探历史增添了一页页重要篇章。

    坚持科技创新也是该团队不断取得突破、屡获重大成果的关键因素。

    陈超峰介绍,一直以来,该团队以科研的思路开展生产,在生产中探索科学方法,打造科技平台,通过科研项目的运行,在科研中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实现技术的传承和队伍的培养,从而达到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统一。

    其中,该团队提出的低孔低渗储层评价和改造技术,对砾岩储层效益勘探提供支撑;低渗储层带压配套试油工艺解决了提质增效、安全环保难题;高温高压储层试油和改造配套技术对油气勘探的有效支撑,实现了资料的优质录取和安全有效管控。

    近年来,通过以项目促生产、以实战促提升等方式,该团队已培养了一批理论水平、业务素质都过硬的试油人才。

    杜宗和:体悟责任和使命

    9月28日,在国庆和中秋双节到来之前,杜宗和专程赶到了石西16井现场协助项目部开展试油施工与生产检查——每逢节假日前夕,对施工现场进行升级管理,是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的惯例。

    石西16井是新疆油田公司今年部署在腹部探区的一口重点井,此前已完成了第一层油层的试油工作,油气产量都比较理想,该井对石西油田的持续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当天,井场上正要通过带压射孔、分层压裂等方式,对第二层油层进行试油施工。

    在这口井试油的关键节点,作为勘探事业部钻试科副科长,杜宗和此次还有另一项任务——对6名刚加入勘探事业部还不到一个月的新员工进行试油工艺技术现场培训。“理论培训得再多,也比不上一次实地现场的操作学习。”杜宗和说,因此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带领年轻人来现场学习、观摩。

    施工开始后,看着新员工听着自己和现场人员介绍施工原理,露出了惊奇和震撼的神情,杜宗和仿佛看到了9年前的自己。

    2011年,28岁的杜宗和调入当时的勘探公司,成为公司试油团队中最年轻的技术人员。面对不同的工作领域,他本以为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没想到,他很快就顺利地胜任了岗位职责。

    “这都是因为我们团队的传帮带工作做得特别到位——不光是我的师傅杨泽维,团队里其他前辈如李雪彬、王补信等师傅,也都尽心尽力地将其所长传授给我。”他回忆,在进入公司3个月后,他就已可以独立完成试油工程项目了。

    杜宗和大学学的是地质专业,进入该团队后,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他发现除了不断学习理论和现场操作的知识去开阔眼界,观念的突破也对油藏认知的改变及新技术的掌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在新疆油田玛湖斜坡区大勘探初期,为了实现低渗砂砾岩的长期稳定高产,当时勘探公司试油团队在玛131井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创新提出了二次加砂压裂提产工艺,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当这项工艺在玛131井实验成功后,大家看到了玛湖砂砾油藏勘探开发的希望。很快,一次针对该井所在玛北斜坡区所有老井的大范围排查工作就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

    这是杜宗和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老井摸排,当时许多老井已经生产了十几年,因为那时油井数据库尚未建立,有些井的资料不太完善,杜宗和就跟西北缘项目部的同事们一起,白天在现场组织施工,晚上加班整理汇总资料,常常一干就到次日凌晨一两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数月后,该项目组就优选出了夏72井、夏7202井、风南4井等一批老井,通过二次加砂压裂后,均取得了不错的改造效果。这次老井复试,最终带动了玛北百口泉组勘探发现,加快了玛湖油气勘探的步伐。

    这一成果的取得,让杜宗和倍有成就感的同时,第一次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试油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了这次工作经验,2017年,杜宗和在参与玛南斜坡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的老井排查工作时,就显得底气十足——虽然这次需要摸排的老井范围更广、数量更多,但他所在西北缘项目部仍高效地从几百口井中优选了十几口井进行恢复试油及改造提产,从而将这一区域重新“盘活”。

    好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杜宗和觉得,此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李轶:自我提升不停歇

    虽然已经在勘探事业部试油团队中工作了8年,但今年34岁的李轶仍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

    8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今,除了腹部项目部,李轶在该团队其它项目经理部和科室都工作过,可即便这样,他仍觉得,在试油领域,自己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这不是我自谦,因为跟我们团队里的那些前辈相比,我需要学习的方面还很多。”李轶说,不光是业务知识需要扩充,更要学习的是前辈们对勘探、对试油工作满腔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

    刚调入当时勘探公司试油团队的前两年,学习成了李轶的首要工作。

    这是因为该试油团队的工作性质主要是以技术引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想要拿下这份工作,不仅得掌握试油施工的方案制定,同时还需学习包括现场的工程设计、地质设计和其它现场管理协调工作知识;而在知识储备方面,除了掌握试油工作知识外,还得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工程技术知识有所涉猎。

    李轶知道,想要掌握这些理论和现场的知识绝非一夕之功,除了大量自学外,从前辈身上汲取经验也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关键途径。于是,他每天都会跟在师傅陈超峰、李雪彬身边,一点一滴地系统学习那些宝贵的工作经验。

    有一次,李轶跟着师傅在一口重点井进行试油施工。当那口井出油后显现出了良好的试油效果时,李轶注意到,陈超峰、李雪彬两人一下子跳起来,然后大笑着,相互击掌庆贺。

    “那时,他们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激动、兴奋的光芒,就像一道光,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李轶回忆说,“他们平时的工作风格一直是比较认真严谨的,但那天,我从他们的兴奋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试油工作由衷的热爱。”

    那天起,李轶的心里也种下了一颗热爱试油的种子。

    2014年秋天,在风南14井井场,当李轶真正地独立完成了这口井的试油施工后,他觉得,那一刻,他的两只脚才算是踏入了试油的大门。而那时,那颗种子也悄悄萌了芽。

    储备和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后,李轶虽辗转在各项目经理部和科室工作,可同时,他的眼界和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那颗小芽也愈发茁壮。

    2018年11月底,李轶承担了油田公司重点井沙探1井的试油任务。12月初的一天,现场要进行测井带压作业。但当时正值冬季,加上这项作业风险较大,在场施工人员都不敢轻易尝试。

    为了如期完成试油任务,李轶决定打破传统的现场生产组织方式,一方面分别跟测井、井下及工程技术公司沟通,一方面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估并组织人员实地模拟施工,做好各项应急预案。

    在他的多方沟通协调下,测井带压作业最终顺利完成。施工当天,从早晨施工开始,到次日凌晨两点多结束,李轶冒着寒冷,守在井场上,一步也没离开。

    12月10日,沙探1井顺利出油且试油效果良好。次年,这一成果被评为了股份公司重大勘探成果一等奖。

    “成绩只代表过去,自我提升才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李轶说,未来,他会以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为养分,精心浇灌着心底那棵小树,直到它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时间:2020-10-13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