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准东钻井的奋进实践·精打细算过日子”系列报道之十
0.15毫米揪出“标准”里的0.15毫米误差
 沈奥清 张哲

    再一次看到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赖琳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拨通了准东钻井公司副总工程师靳晓伟的电话——

    “那两起钻杆泥浆刺漏事故的原因找到了,确实是因为车床修理螺纹的长度标准值存在0.15毫米的误差……”

    挂了电话,赖琳伟如释重负。

    回想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他仍然有些不敢相信,问题居然真的就出在“标准”上。正是这个“标准”引起了他们的质疑,于是,他们揪住问题不放,向权威发出挑战,最终发现了隐藏在“标准”里的误差。

    0.15毫米,仅相当于两根头发的直径。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5月18日,在准东钻井公司承钻的一口探井的钻井过程中,钻杆连接处发生了泥浆刺漏。

    这说明,连接钻杆的螺纹已经损坏,如果不及时更换钻杆,就会导致钻杆断裂,造成重大钻井事故。钻井队立即停钻更换钻杆,两天后,钻机重新启动。

    耽误了两天工期——这让该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公司党总支书记赖琳伟深感不安和自责。要知道,钻井队的钻杆是由他们负责提供的,这次泥浆刺漏虽未造成钻井事故,但他脸上“挂不住”。再说,让钻井队窝工两天,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万元。这笔成本账,谁都会算。

    同样,准东钻井公司也高度重视此事。“立即召回同批钻杆,组织技术人员对故障钻杆进行核查。”靳晓伟提出了明确要求。

    经核查发现,出故障的钻杆螺纹属于经车床修理后二次使用,那么,是不是维修或检测环节出现了问题?

    顺着这个方向,技术人员一遍又一遍地核查维修记录,但维修中的每个步骤,都是严格按标准执行的,没有错漏。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钻杆有质量问题吗?

    就在技术人员苦苦寻找答案时,6月4日,相同的情况在正在钻进的另一口井也出现了。

    这让赖琳伟心急如焚。他决定,立刻召回同批钻杆,继续核查维修环节。

    可结果再一次令他失望:维修并无疏忽和失误。

    那么,是不是这批钻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呢?

    赖琳伟转移了关注点。

    6月5日,该公司对两次故障钻杆取样把样品寄往西安管材研究院,并将两起事故向该院专家作了情况说明,希望尽快得到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

    7天之后,他们接到反馈:钻具材质合格,导致事故的原因,可能是钻杆的接头螺纹未完全密封。

    这个结论让赖琳伟产生了新的困惑:钻杆的接头螺纹未完全密封,意味着钻杆接头螺纹没有拧紧,但钻杆的接头螺纹是由钻杆液气动力钳按既定的标准扭矩紧扣的,怎么会上不紧呢?

    是不是“标准”有问题?

    第二天,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公司召集技术人员及班组长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头脑风暴”找到“接头螺纹未上紧”的原因。

    赖琳伟介绍了两起事故的情况,又把专业机构提供的研究结果做了交底。会场渐渐安静下来,那个“迷一样的问题”让在场每个人不禁眉头锁紧。

    沉默与思索过后,大家陆续有了想法——

    “我觉得还是钻杆质量有问题。”

    “应该是钻管内的泥浆腐蚀了螺纹。”

    “很可能是因为钻井队在钻进时泵压过高。”

    ……

    “是不是车床修理螺纹的长度‘标准’出了偏差?”会场上突然响起了这样一个声音,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说这句话的刘建华。

    刘建华是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公司管具车间质检班副班长。在从事质检工作之前,他有11年用车床修理钻具的工作经历。

    说实话,当得知第一起钻杆泥浆刺漏事故发生时,他和公司里很多技术工人一样,首先感到自责。

    “不管什么原因,毕竟是从我们手里出去的钻杆,咋就出了问题呢?”刘建华一直在想这件事。

    第二次事故发生后,他再也按捺不住,第一时间给现场同事打电话,请他们帮忙拍一张故障钻杆的照片,迫切地想要找到导致问题的“元凶”。

    “标准”一定不会错吗?

    从照片看,钻杆螺纹是明显经过车床修理的。那时,刘建华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疑问:会不会是允许误差范围的“标准”有问题?

    这个猜想,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几年前,他就发现:由于钻杆生产厂家不同,在车床修理时,钻杆接头螺纹长度允许误差范围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为此,他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参与撰写了一篇相关论文。这篇论文当年获得了准东钻井公司年度优秀技术论文奖。

    可是,这“标准”毕竟是专业科研机构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而且已经用了那么长时间,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第一次、第二次出现故障的钻杆,都被直接送往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了。没有见到实物,也没有实验验证,谁也不敢妄下结论。

    所以,刘建华把脑海中的那个疑问“藏”了起来。

    6月13日,该公司召开质量事件分析会,刘建华支楞着耳朵,认真听了其他同事的分析,但他对这些意见一一进行了否定排除。

    “标准”一定不会错吗?他觉得,这一次必须要在“标准”上较较真了。

    于是,他明确提出: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车床修理螺纹的长度‘标准’出了偏差?

    真是这0.15毫米误差?

    刘建华的质疑,赖琳伟以前未曾听过,但也并不是没有想过。然而,以前按照这套“标准”维修过的受损钻杆,使用后都从未发生过类似事件,“标准”真的会出问题吗?

    此时,他看见不善言谈的刘建华正一边解释自己的看法,一边用手不停地比划着……那一刻,赖琳伟决定:相信眼前这名老技工。

    “立刻做实验验证!”他果断下令。

    之后,刘建华等人先用没有维修过的钻杆公扣螺纹与母扣螺纹进行旋合,检测结果是,完全密封。

    他们又继续验证,将钻杆公扣螺纹按照既定的车床修理“标准”维修后,再与未维修的母扣螺纹进行旋合,检测结果是,约有0.15毫米的间隙。

    验证重复多次后,结果都是如此。

    难道就是这0.15毫米的误差,使螺纹连接未能完全密封,进而导致泥浆刺漏吗?

    如果是,为什么以前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果然是“标准”有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赖琳伟和刘建华等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继续验证,寻找答案。

    6月14日,凌晨2时许,经过反复验证、分析和测算,他们得出一个推断:这套车床修理“标准”是按照单台肩密封钻杆制定的,车工用车床修理螺纹时,一直使用的是螺纹允许误差取值范围的上限值。但是,近几年双台肩密封钻杆开始普及,厂家给出的这套“标准”已经和实际应用不相符了。

    那天晚上,他们几乎一夜未眠。近一个月来困扰他们的问题,似乎就快水落石出了。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推断,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佐证,兴奋而又不敢完全确定的复杂心情让他们无法入睡……

    截至6月16日,刘建华等人已对现有的4种不同型号的双台肩密封钻杆一一进行了实验,结果都存在0.15毫米左右的间隙。

    17日上午,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公司将实验数据和结果整理后,发送给西安管材研究院,希望再次得到专业机构的验证。

    4天后,西安管材研究院验证了他们推断的正确性,并给出了新的误差取值标准范围。

    果然是“标准”有问题!

    看到专业机构的结论,一直悬在赖琳伟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他仰靠在办公椅背上,感到无比欣慰:幸亏发现并解决了问题,得以及时防患于未然。

    得知验证结果的刘建华,更是激动不已,他自豪地说:“没想到,我们能通过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太值得了!”

    0.15毫米,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尺寸,让准东钻井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为此追根究底、上下求索、探其究竟,甚至敢于向既定“标准”发出质疑,向权威发出挑战,最终揪出藏在“标准”里的0.15毫米误差,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科学而严谨的职业精神!

时间:2020-07-28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