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疆内新闻
王新恒: 愿做一束照亮他人的光

作者:任华

56岁的王新恒是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2017年7月,他带着妻子李雪一起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担任志愿者。两年来,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地按时“上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0月10日,记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厅见到穿着绿色志愿者马甲的王新恒,他正在忙着引导就诊的人们刷卡、取号,妻子李雪也在不远处的慢性病门诊忙碌着。

因为喉部不能发声,王新恒大部分时间通过手势跟就诊患者交流,遇到有人询问或刷卡出了问题,他会拿起挂在胸前如同小手电般的电子喉,抵在喉咙处,用力出气震动机器发声音。他还准备了一本自制的“服务指南”,上面用彩笔标注着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

虽然辛苦,但看得出,这份“工作”王新恒干得很开心,灿烂的笑容一直挂在他的脸上。“自从成为志愿者后,我的人生充满了阳光。”王新恒笑着说。

2015年10月,王新恒被查出喉癌中晚期。反复的化疗,两次切喉手术,让他痛苦得对人生几乎失去希望。

“是志愿者让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之光。”王新恒说。那时他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有一天,病房里来了几个香港义工。他们告诉王新恒,自己也是喉癌患者,手术后装了电子喉便可以“说话”,成为志愿者后,通过帮助更多喉癌患者,找到了人生意义。

“我也可以这样活着啊!”看着志愿者们阳光、灿烂的笑脸,王新恒心里突然就豁亮了。回到新疆后,他和妻子结束了在石河子市的生意来到乌鲁木齐,成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志愿者。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夫妻两人会到医院进行两个多小时的引导服务。除了帮着刷卡、取号,遇到有困难的患者,王新恒会积极主动提供帮助。

去年春节前,夫妻俩在医院体检中心楼前发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昏倒在地。他们用学来的急救知识对老人进行了救护,等老人苏醒后把她扶到了肾病医学中心。

除了在医院门诊从事引导服务,两人还经常到医院耳鼻喉科病房与癌症患者聊天,用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勇敢抗击病魔,恢复生活信心。

2018年3月6日,因为年服务时间超过300小时,王新恒被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评为“五星级志愿者”。妻子李雪服务时间288小时,获“四星级志愿者”称号。

王新恒和李雪休息日也不闲着,经常参加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志愿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干家务、为癌症患者做心理疏导。去年,两人还签署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志愿书。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是志愿服务帮我开启了快乐人生,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做下去。”王新恒坚定地说。

编辑点评

王新恒是一个癌症患者,在他对人生失去希望的时候,获得了志愿者的帮助和鼓励,让他从悲观颓废到重建信心。同时,他也深刻地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投身到志愿服务中来。他在向社会付出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生命的充实。王新恒的故事令我们感动,也告诉我们,人的生命要在奉献中才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时间:2019-10-16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