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疆内新闻
世园会上的科技之光

    在北京世园会国际馆,94把优美“花伞”簇拥在一起,形成一片花海。图为夜间搭配灯光照明,“花伞”呈现出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象。 □本报记者 宋 君摄

    □本报记者/刘东莱

    5月20日清晨,晨光自远山漫射而来,唤醒了整个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无数奇花异草展露笑颜,迎接全球的游客。事实上,与日光一起普照园区的,还有灿烂的科技之光。这场汇聚全球珍萃的园艺盛典,更是一场创新科技的饕餮盛宴。

    ■会呼吸的场馆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中国馆是必然要去的地方。人们在这个巨大的“如意”形建筑中流连忘返,却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栋会“呼吸”的建筑中。在“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的理念之下,建筑师们效仿先人“巢居”“穴居”的古老智慧,让中国馆成了有生命的绿色场馆。

    中国馆大部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了建筑物的采暖和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雨水经回收处理后用于灌溉梯田,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原理,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与中国馆遥遥相对的国际馆,94把巨大的钢结构“花伞”可不仅仅是漂亮。“花伞”空隙可以实现自由通风,当屋面受到阳光照射、温度上升时,“花伞”下空气由于热对流效应加速流动,对伞下的自然通风和温度控制均非常有利。而大面积展开的“花瓣”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辐射;采用高反射金属的“伞面”,可将大部分多余光热反射回去,有利于建筑节能。

    “每一把‘花伞’都融入了科技成分。”参与设计该馆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胡越工作室建筑师游亚鹏介绍,在国际馆每朵“花伞”的顶部都设置了融雪电缆,并在“花伞”柱内设有雨水管。部分“花伞”上还设置有光伏膜,使国际馆具备光伏发电、夜间照明等多种功能。

    ■充满智慧的植物

    在世园会园区,植物是绝对的主角。然而延庆地区海拔500米左右,多风。要在室外尽可能长时间地汇聚各个地区的名花珍草,实属不易。如今从园区最高点永宁阁俯瞰,眼前俨然是一片植物的“海洋”。

    “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了‘寻花之旅’。”北京城建园林绿化集团花木公司董事长于学斌说,找到适合延庆自然环境的花卉,不仅要精准分析和判断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还要对成千上万种花卉的习性、生长周期甚至基因特点了然于胸。

    从2016年起,北京城建园林科技专家李丽芳便带领团队,不断就花卉对延庆春夏秋三季气候的适应性、全年开花效果等进行测试评估,最终从1344个引进花卉品种中筛选出1078个。“新几内亚凤仙的花期通常在6月,使用燃油热风机、加盖双层塑料膜等加温措施,可使其早开;梅花多在早春开,通过花芽入冷库、控制温度的方法可使其晚落。”李丽芳说,“通过对花期的精准控制,40多种抗寒花达到早开晚落,绽放出最美的花容。”

    室外姹紫嫣红,室内更是争奇斗艳。在植物馆,象征着植物根系的褐色钢管将四方形建筑物整体包围,将原本隐藏于地下的植物生命力直观呈现给参观者。这个馆的展示主题是“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人们通过一段流动的光影之幕后,便立刻被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所包围。

    在这里,红树林适应着贫瘠的滩涂,又不断改造潮间带,为更多动植物提供生长环境;榕树默默上演着“绞杀”大战,为自己争夺更充足的生存空间;历经数亿年时光繁衍至今的桫椤,向人们展示着恐龙时代地球上蕨类植物的繁茂……上千种珍稀植物被巧妙地移植在馆中,展示着它们鲜为人知的方方面面。“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吸引观众探索不可思议的植物智慧,唤醒人们重新思考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如何共赢。”植物馆总建筑师王辉说。

    ■举手投足间的科技体验

    每天19时许,游客们都会向园区5号门附近聚集,在一片并不起眼的园林等待着“奇迹”的发生。短短10天左右,这片集成了AR、人工智能、虚拟视觉、人机互动等技术的“奇幻光影森林”已经成为世园会“打卡”胜地。

    只需要下载一个应用程序,游客就可以在光影变幻中与《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不期而遇。神兽复活,山水也随之灵动。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人们在这里体验到自己能量的流动,游客越多,森林中的灯光就越明亮、色彩越斑斓。姑娘可以在夜幕中化身天女,散落花瓣;小伙可以借助一面带有芯片的“仙镜”,召唤乘黄、金乌等神兽。而当人们在园中搜集到了足量的“神石”,最著名的“烛龙”就会呼啸而至。

    5月18日,在百草园,游客何小雅蹲在一丛绿油油的植物前,观察了好一阵子。“这就是青蒿啊!”何小雅立足之地,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名字命名的“呦呦蒿园”。在园区里,只需用手机扫一下植株上的二维码,植物的详细信息就会“跃然屏上”。当何小雅正在阅读青蒿的功能时,首都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学博士生导师王满元教授正在向大家讲解着青蒿素的研发过程。

    各种机器人则构成了园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无人售货车穿梭在各个角落,无人驾驶的电动车不断将游客带往他们想去的每一个地方;萌萌的机器人“小笨”穿梭在各展馆间,认真回答着游客们的问题;而汇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员心血的智慧大脑(Smart-Core),正借助大数据等,24小时不间断地满足5个核心场馆以及各个园区管理单位的游客服务、会展保障、园区管理的智能分析与数据服务要求。

    漫步在园区,5G技术自动甄别出人们的年龄;植物工厂里,各类植物尽情生长;物联网技术让园区的井盖松动就报警,垃圾桶满了自己喊清扫人员,路灯自动调明暗……聚集了全球目光的北京世园会,是一场植物的盛宴,更是一次科技的狂欢。

时间:2019-05-25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