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致敬岗位坚守者——记疫情防控期间坚守生产岗位的准东石油人

编者按: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立足岗位,有所作为。短短两句话,述说着准东采油厂防控疫情期间在岗员工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担当与责任。

  自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以来,准东人又一次进入“战时”状态。他们一方面要严密防控疫情,一方面要保证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他们用坚守与拼搏书写着独特的抗疫故事。


  聂淑琴

  身份:准东采油厂探井作业区生活监督。

  任务:做好作业区所有员工吃、喝、穿、用的生活后勤工作,相当于一个“大管家”。

  语录:大家一口一个“聂姐”地叫着,我心里暖乎乎的。再说了,大家都在忙着抗疫保产,我也不能“掉链子”。守护好大家的餐桌,再辛苦也高兴。

  聂淑琴每周末都有两天休息时间,因为疫情,她连续在岗工作已经近一个月。她与同事们为作业区和驻地单位员工共计百余人提供用餐服务,还负责为员工宿舍喷洒消毒药剂、开窗通风、更换日常用品。 

  郑国华

  身份:准东采油厂沙南作业区党政办干事。

  任务:协调作业区各方相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头绪很多,任务琐碎繁杂。

  语录:老婆,我这周末回不了家。你回去帮我给妈解释解释。你给妈说,以后我尽量少加班,一下班就回家陪她老人家,请她老人家放心,能休息了我第一时间回家。

  故事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郑国华坚守岗位一个多月,不能回家,为了这事,岳母好几天都不理他。郑国华的岳父早年离世,岳母快八十岁了。这一次,郑国华又要坚守岗位,他请求妻子代他向岳母做好解释工作。

  谢华斌

  身份:准东采油厂火烧山作业区维修班班长。

  任务:他与班组成员承担着整个作业区的电力维修、 锅炉维修、抢险应急等任务。

  语录:儿子,你都十八岁了,是个男子汉了。爸爸不仅是你的爸爸,还是一名党员,是一名石油工人。我一定会通过手机和电脑,把填报志愿这件“大事”办好。

  故事

  谢华斌承诺帮儿子填报高考志愿,但因疫情他们夫妇坚守工作岗位。为了兑现承诺,谢华斌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每晚下班后草草吃过饭,就通过手机与电脑和儿子商量填报志愿,最终兑现承诺。

  张 叙

  身份:准东采油厂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吉庆油田配液站员工。

  任务:在为油田配压裂液、修井液的同时,还要配消毒液,当义务“消毒员”。

  语录:没事的,我年轻,理应多锻炼锻炼。消毒桶才五公斤重,跟五十公斤重的工业盐袋比,根本不算啥。

  故事

  疫情期间,张叙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是一名义务“消毒员”。承担起消毒工作后,他把闹钟从8时改成了7时。之所以早一小时起床,是给消毒液散去刺鼻味道留时间。

为儿子“云填”志愿

  本报记者 武海丽 通讯员 张涛

  8月4日晚,谢华斌一手慢慢滑动鼠标,关闭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一手拿着手机高兴地说了句:“放心吧儿子,填好啦。”

  谢华斌是准东采油厂火烧山作业区维修班班长。他所在的维修班有四十多名班组成员,承担着整个作业区的电力维修、锅炉维修、抢险应急等任务。作为班长,他总是挑难活、急活干,平时很少有时间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早在高考之前,他就向妻子打了包票:填报志愿的事情就交给我了,我一定在家陪着儿子好好研究。

  谢华斌的儿子今年高考成绩不错,高出了本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一百多分。本科一批次填报志愿的时间为7月25日0时至8月5日18时。按照正常的倒休计划,谢华斌应该在7月24日回家休息一周,正好可以兑现对儿子的诺言。

  没想到,7月16日接到紧急通知,因为疫情原因,暂停倒休,已经忙碌了一周的谢华斌得继续坚守岗位。而此时在吉庆油田作业区的妻子也接到了同样的通知。这样一来,一家三口分隔三地,儿子一人在乌鲁木齐的家中,原来的计划不得不落空了。

  谢华斌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但儿子一时有些失望和气恼:“爸,你还是我亲爸吗?这么大的事情你都不管。”“儿子,你都十八岁了,是个男子汉了。你应该明白,爸爸不仅是你的爸爸,还是一名党员,是一名石油工人。”谢华斌好好安慰了儿子一番,并表示会通过手机和电脑,把这件“大事”办好。

  目前,正是上产的黄金时期,白天谢华斌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动态调整抽油机平衡、日常维护保养抽油井……维修班好比是作业区的“油井医生”,可以说是一刻也不得闲。“工作不能耽误,一耽误就会影响生产进度。”谢华斌总是跟班组成员念叨,提醒大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思维活跃一些、手脚麻利一些。

  晚上下了班,谢华斌草草吃完晚饭就跑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一边和儿子打电话沟通,一边搜索浏览网页。填报志愿也是个技术活,谢华斌手边没有填报志愿的指导用书,就让儿子把书页拍了照片发给他,他再一点点通过网络查询,“消化”书页上的字字句句。

  有几天下班晚了,谢华斌都是十点多才赶到办公室。等他和儿子聊完,回到宿舍时已经是凌晨一两点了,第二天他还是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井场。

  8月4日晚,谢华斌终于和儿子商量好了选哪所学校及专业。儿子高兴地在电话中说:“爸爸,谢谢你!你终于没有食言,帮我完成了‘云填’志愿。”

作业区的生活“管家”  

  本报记者 武海丽 通讯员 孙建东

  “聂姐在微信群里喊咱们吃饭了。”“窗户是聂姐开的,她说要多通风。”“蔬菜聂姐已经称过了。”……

  在准东采油厂探井作业区,大家口中声声亲切念叨的“聂姐”就是生活监督聂淑琴。

  在采油厂工作快三十年了,聂淑琴为人沉稳又细心、热情又随和,很适合担当生活监督一职。她觉得,当好生活监督,就是要做好作业区所有员工的生活后勤,吃、喝、穿、用样样都得考虑到,相当于“大管家”。

  聂淑琴原本每周末都有两天休息时间,因为疫情原因,从7月16日起,她连续在岗工作了近一个月。不能回家,觉不觉得累?她说:“累是有一点,但一听到大家一口一个‘聂姐’地叫着,心里暖乎乎的。再说了,大家都在忙着抗疫保产,我也不能掉链子。”

  员工食堂为探井作业区和驻地单位员工共计百余人提供用餐服务。每天,聂淑琴都要带着工作人员在食堂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水擦拭过门窗、桌椅之后静置二十分钟左右,再用清水擦净,这样既能保证杀菌效果,又能避免消毒水和食物的接触。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员工食堂就餐时实行分餐制。一日三餐,每餐开始之前,聂淑琴都会在微信工作群里发通知,收到通知的员工们有序排队进入食堂。进入食堂前,聂淑琴会细心提醒大家戴好口罩、排队保持间隔,进入食堂后找到自己固定的座位,用餐完毕迅速离开,杜绝闲谈。

  除了员工食堂,聂淑琴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员工公寓。喷洒消毒药剂、开窗通风、更换日常用品……员工们每天忙碌完后回到宿舍,迎接他们的总是干净整洁的休息环境。

  生活监督干的不仅有细活,还有粗活。探井作业区远在戈壁滩,附近没有市场。由于疫情原因,运菜车路上耽搁的时间要久一些,有时到达作业区时已是晚上。聂淑琴和其他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跑去卸菜、称菜、理菜,忙得满头大汗。她却乐在其中:“这有啥。守护好大家的‘餐桌’,我们辛苦点也高兴。”

  聂淑琴的脚步很轻,但她一走路就“叮叮当当”的:那是她腰上的一大串钥匙发出的响动,有公寓钥匙、食堂钥匙、库房钥匙、办公室钥匙……

  从食堂到办公室需要走三分钟,从办公室到库房是两分钟,从库房到公寓是两分钟……用脚步把这些地方都串起来也不过十来分钟。但在坚守岗位的这段日子里,她不知道来来回回走了多少趟。每回听到“叮叮当当”的钥匙声,大家就知道:“聂姐”来了。

给咱妈好好解释  

  本报记者 武海丽  通讯员 赵弘义

  7月16日晚,忙碌了一天的郑国华回到了宿舍。一进宿舍他就发现,前几天换下来还没顾得上洗的脏衣服已经洗好晒到了晾衣杆上,满屋子飘着洗衣液的清香。他知道,这又是妻子留给她的惊喜。

  郑国华是准东采油厂沙南作业区的党政办干事,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协调作业区各方相关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头绪很多,任务琐碎繁杂。他的妻子是供电公司员工。妻子趁着到沙南作业区出差的机会,临走前帮他收拾一下宿舍卫生,这早就成为了他们夫妻之间的默契。

  但这一回,郑国华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打电话给妻子。他坐在床上想了又想,这才拨通了电话:“老婆,你帮我跟咱妈好好解释解释……”

  需要解释的是不能回家这件事。以往,郑国华每周末都有两天休息时间,可以回家看望岳母。郑国华的岳父早年离世,岳母今年快八十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但变得爱唠叨了。老人家上了年纪,最盼望的就是家人都在身旁,家里热热闹闹的。尤其是在几年前外孙出国读书后,老人每个星期最盼望的就是女儿、女婿回家陪自己吃饭、拉家常。

  郑国华很孝顺。为了方便照顾岳母,他专门把房子换到了岳母家所在的那栋楼,两套房子在紧挨着的单元。只要下班回到家,用郑国华自己的话说,“一抬腿就能迈到岳母家去”。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原因,郑国华坚守岗位,在作业区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忙碌之余,他会抽空给岳母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为了这事,岳母好几天都不爱搭理他。回家之后,郑国华特地买了很多营养品前去“请罪”,表示今后一定按时回家。

  “老婆,我这周末回不了家。你回去帮我给妈解释解释。你给妈说,以后我尽量少加班,一下班就回家陪她老人家,请她老人家放心,能休息了我第一时间回家。”“谁让你上次答应妈要按时回家的,那我现在怎么给妈说?”

  工作中郑国华也是这样,他不擅长说,凡事都是勤勤恳恳地做。作为党政办的一员,他平时的工作多且杂,但他把每个任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

  “算了,你安心工作吧。咱妈那里我来想办法。”听妻子这么说,他的心里踏实了:“行!那我就专心干工作了。”

  打完电话,郑国华去作业区公寓大院里转了一圈。最近天气炎热,院子里的树木花草有些干“渴”了。“明天先给它们浇浇水,再去检查一遍各处的消防设施……”他自顾自地念叨着,回宿舍定好了闹钟。

配液工配起消毒液  

  本报记者 武海丽  通讯员 冯晔陆

  8月9日,他调试好设备、配好消毒液、肩背大蓝桶,手持一米多长的雾化“长枪”,身姿矫健、动作熟练地进行消毒作业,看上去非常专业。完成了今天的消毒作业后,这位消毒员乐呵呵地跟同事开着玩笑说:“当配液工这么多年,只配过压裂液、修井液,配消毒液还是头一回。这算不算长知识了?”

  他名叫张叙,今年32岁,是准东采油厂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吉庆油田配液站的一名员工。从7月16日暂停倒休开始,他就一直坚守岗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请缨,当起了义务“消毒员”,主要负责对驻地公共场所、公共设施进行消毒作业。

  以前,张叙一般在早上8时起床,洗漱完毕之后刚好就是吃早饭的时间了。但承担起驻地消毒工作之后,他就把闹钟从8时改成了7时。洗漱之后,他麻利地穿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按照比例一丝不苟地配好消毒液,然后背好五公斤重的电动喷雾消毒桶,从食堂、洗手间到卫生间,再到走廊,一边慢慢挪动脚步,一边移动喷头,往每个角落喷洒消毒水。

  张叙和另外一名同事做好配合,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整个驻地的消毒工作。之所以坚持早一个小时起床,是因为他们考虑到消毒液的味道比较刺鼻,早点喷洒完毕就能早点通风散味。这样一来,其他同事起床洗漱、用餐的时候就能享受到更好的环境。

  这样的消毒工作一天要做三次,都在用餐前完成。目前正是油田上产的黄金时节,油井配液工作比较繁重,每天都需要配置上百吨的修井盐水。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时间,别人用餐前后能短暂地休息一会儿,张叙不能。他得像早上一样,抓紧时间配好消毒液,背上消毒桶完成喷洒,然后才能吃饭,吃完饭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去井场,投入到日常生产配液工作当中。他不嫌麻烦,也不觉得辛苦,反而笑称这是吃饭前的“舒展筋骨”。

  有一回张叙正在忙着消毒,妻子打来视频电话。两岁的孩子好奇地问他在干啥,他说:“爸爸现在是‘抗疫小战士’啊,酷不酷?”

  有时候晚上太忙了,张叙忙到很晚,回到宿舍已经接近凌晨1时。但是第二天他还是会准时起床,不打折扣地把消毒工作做完。

  张叙一向乐观开朗、爱帮助人,大家都很喜欢他。看他辛苦,站长和同事们很关心他,叮嘱他注意身体,多休息一会儿,张叙爽朗一笑:“没事的,我年轻,理应多锻炼锻炼。消毒桶才五公斤重,跟五十公斤重的工业盐袋比,根本不算啥。”

编后

  在非常时期里,才越发觉得平日的生活有多美好。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除了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等,其实还有石油工人、司机、外卖小哥等很多人,他们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风险,主动投身“战斗”一线。准东采油厂员工谢华斌、郑国华、聂淑琴、张叙这些普通人,在非常状态下正常坚守的身影筑起了奋斗者的社会群像,他们用自己不平凡的力量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才有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才保障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转。有了各行各业千千万万一线工作者的无所畏惧,共担风雨,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战疫还在继续,加油!致敬每一位坚守在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  

时间:2020-08-1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